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案
展开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混合。
【教学准备】
光碟、三棱镜、小手电筒、白屏、不同颜色的彩色胶片、不同颜色的卡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你见过彩虹吗?我们将彩虹的图片放大,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为什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彩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试着解释它们。
配合老师回答图片中包含哪些颜色。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在教室内能看到类似的彩色光带吗?
学生实验1:用光碟对着教室里的白光,观察现象。
老师介绍三棱镜。
学生实验2:用三棱镜迎着教室里的白光,观察现象。
猜想:白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学生画出三棱镜的折射光路图。
教师介绍牛顿是怎样做光的色散实验的。
学生实验3:用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看到彩色的光带。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白光是复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在光的折射过程中的偏折角度不同。
对照图片,师生分析彩虹产生的原因。
2、光的三基色
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播放视频:荧屏上的三基色。
总结:(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基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3、物体的颜色
观察和思考:
我们身边的物体为什么可以呈现各种颜色呢?
学生实验1:透过红绿蓝三张颜色的透明胶片看周围的物体,和平常看物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实验2:用白光照射,让光透过红绿蓝三张颜色的透明胶片照射在白屏上,观察屏幕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实验3:将红蓝两张颜色不同的卡纸贴在光屏的两侧,观察,讨论光屏两侧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
实验4:将黑色的卡纸贴在白色光屏的一侧,观察,讨论光屏两侧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动手做做:
透过红蓝两种透明胶片先看看不同颜色的光屏,再看看屏幕上的国旗图案,将看到的颜色写入表格中。
红色不透明
蓝色不透明
白色不透明
黑色不透明
红色透明
蓝色透明
思考题1:红、白、绿三色花草分别在红光和绿光照射下会呈现出什么颜色?播放视频并讨论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思考题2:如果用一束绿色激光发射过去,白色、绿色、红色气球会有几个容易爆裂?为什么?播放视频并讨论原因。
学生首先用光碟和三棱镜观察彩色光带,在通过作图画出光路后,用三棱镜在光屏上看到光的色散现象。最后讨论彩虹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观察电视机的荧屏,讨论光的三基色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通过用透明胶片和不透明的卡纸的实验,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通过透过彩色胶片看不同颜色的光屏和国旗图案,讨论颜色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两段视频的现象解释,巩固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二、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初中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究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及物体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