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 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该册教科书是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也有这样的特点。
2、本册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变动,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声、光放在前面,光现象安排在声现象之后,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之前,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同时《光现象》在全册有着重要的地位,此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 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 生的自主学习,教材除了专门安排的探究活动外,还特意安排了“ 科学世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两个栏目。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设计从“美”谈起,以“美”结束,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就是对虚像的认识,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像虚像的概念,找出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在穿衣镜前,找一位学生来照镜子,并用一块大的小白板来承接该同学的像,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接到这个像,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光屏能否接收到蜡烛的像,以加深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理解。
本节课第二个难点是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中如何比较虚像和物体的大小?如何测量虚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利用大的穿衣镜和人模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找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方法——两次利用“替代法”: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来替代像,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大小;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通过两次“替代”解决了不能同时看到像和像的替代物这一难题,为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现象,感悟虚像的含意;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对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对称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现场秀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时展现学生的时代美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珍惜美。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
1.虚像概念的形成;
2.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演示器材:大的穿衣镜,大的茶色玻璃平板玻璃、大的白板,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
分组器材: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的小动物也喜欢照镜子,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
2、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
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动画,动画中加菲猫摆出各种搞笑的动作来观察镜中的自己。教师提出 “它为什么这么惊奇?”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
(一)平面镜
1、平面镜的定义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称为平面镜,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也能够起到平面镜的作用,能够成像?学生举例。
3、展示宁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说明水面上方的小桥、亭台楼阁,天空中的白云统称为物体,水中的倒影是它们经过平面镜成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二)像
1、物理学中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实像: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
实像也就是直接观察光屏就能看到的像。如小孔成像中的像。
2、虚像:物理学中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眼睛直接看到的的像称为虚像。虚像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的像。
3、平面镜所成有像
(1)提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2)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①师生配合用大的穿衣镜,用小白板演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学生用手边的器材合作探究
③归纳结论
(7)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指出这是平面镜成像的第一个特点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
(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
(2)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如何?
2、学生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①根据学生的提供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逐步引导学生找出替代的方法
②教师用动画展示替代的方法
③师生合作展示替代的方法
④教师利用大的穿衣镜,找一位学生站在镜前成像,让其他学生推荐一保同学做为这名同学的替身,代替他去和这名同学的像进行比较。问学生能否找出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学生又发现能看到像却看不到“替代物”这个新问题,进一步想到“用大玻璃板来替代平面镜”,确定了像的位置,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难题。
(2)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记录哪些量?
(3)学生着手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器材去进行探究
(4)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实验中学生的问题,共同探讨,继续实验
(5)学生将实验结果写在小黑板上,
(6)根据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7)教师板书结论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8)教师带领学生将像和物用直线连接起来,并测量这条连线和镜面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得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9)教师带领学生将实验记录纸沿镜面所在直线对折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10)归纳平面镜像的特点,让学生思考讨论上课前提出加菲猫和镜中加菲猫是否一模一样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1.探究程序小结: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
2.探究方法小结:设计实验过程中两次运用“替代法”。第一次“等大的蜡烛替代像”、第二次“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解决了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难题。
四、成果成果展示
1、请两名学生上台,一名扮演物体,一名学生扮演平面镜中的像现场秀平面镜成像
2、教师点评并指出现场秀主要展示了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的对称关系,对称是一种美,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
五、板书设计
二、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二、实像和虚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平面镜成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六、教学反思
1、课堂引入较为成功,简单、自然、亲切。
2、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动画、学生探究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反过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制两面大的镜子,一面穿衣镜,一面大的玻璃板。使学生实验现象和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实验效果好,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融。
本节课从学生和认知出发,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于与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课堂教学知识弦结较为自然,设计合理,做到环环相扣
课堂首尾响应,自始至体现形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
课堂用现场秀的形式结束新颖独到,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实验探究过程中没能充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不够。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的证据分析处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结论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3、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不规范,只是点出来了,未能进一步纠正,这说明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今后教学中也应加强对这一事件的应急处理,力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全册 教案,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