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22版高考生物总复习实验微课1实验目的与原理教案
展开◆实验梳理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或者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
(1)实验目的的书写与表达模式
①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②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
(2)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
①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②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③根据实验步骤反推实验目的。
◆实验微练
1.由于茶树光合“午休”影响产量,为减弱光合“午休”,某科研人员打算间作(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高茎玉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该实验的目的是 。
1.答案 探究间作高茎玉米能否减弱茶树光合“午休”
2.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巴斯德效应)。有人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由此得到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清液和沉淀物。再向下述三套装置中各自加入上述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设为X、Y、Z),装置一: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装置二: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装置三: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种剂量均适宜,最后检测三套装置中有无CO2产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 。
2.答案 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3.喜温植物幼苗在低温锻炼(10 ℃、6天)后,接着进行冷胁迫(2 ℃、12 h),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衰老)活性的动态变化图如下。
本实验的目的是 。
3.答案 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
解析 据图可知,未锻炼的植物冷胁迫前后酶活性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经过锻炼的植株,无论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后的植物SOD活性都明显上升,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
4.将植物A种子和植物B种子分别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4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种子提取液,1、3、5、7号试管中加入植物A种子提取液,在2、4、6、8号试管中加入植物B种子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1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向1、3、5、7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四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
(3)本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理由是 。
4.答案 (1)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淀粉酶的活性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和不同植物种子提取液,检测的指标是各组淀粉剩余量。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淀粉酶的活性。(2)1、3、5、7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植物A种子提取液,根据坐标图可知,当温度从20 ℃升高至50 ℃时,四支试管中淀粉均有剩余,若向1、3、5、7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剩余的淀粉遇碘会变蓝。(3)本实验的自变量之一是温度,而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的书写与表达
◆实验梳理
(1)实验原理的概念:即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作出实验假设的依据、设置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结果的依据和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
(2)遵循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原理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的鉴定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
(3)一般题型:
①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a.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b.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c.因变量获得的原理。
②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a.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b.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4)书写与表达模式:
实验原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过程描述。一般用陈述句、肯定句。
(5)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有的题目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考查的是实验原理,所以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合理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实验微练
5.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等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该假设的依据是 。
(2)该实验的原理是 。
5.答案 (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消耗能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量增加,因此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量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中的pH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该实验原理是 。
6.答案 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会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解析 此题给出了实验步骤,让考生写出实验原理,即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原理包括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也要体现实验步骤设计的整体思路。运动状态
安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后pH
5.9
5.6
5.3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教师用书,共5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系列7.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正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系列7.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正教师用书,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维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系列6.动物生理相关实验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教师用书: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系列6.动物生理相关实验探究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教师用书,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维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