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初中化学九下《第八单元 第3节 海水“制碱“》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初中化学九下《第八单元  第3节 海水“制碱“》教案01
    鲁教初中化学九下《第八单元  第3节 海水“制碱“》教案02
    鲁教初中化学九下《第八单元  第3节 海水“制碱“》教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氨碱法制纯碱,纯碱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3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1.工业流程

    工业上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纯碱。制取的流程如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1)纯碱:Na2CO3俗称纯碱苏打,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又称酸式碳酸钠,是制造灭火器发酵粉饮料的重要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二、纯碱的性质

    1.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一种体,易溶于水。

     

    2.纯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碳酸钠属于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2)与酸反应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与某些碱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4)与某些盐反应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3.盐的溶解性:不同盐的溶解性不同,如CaCO3、AgCl等溶于水,NaCl、MgCl2、Na2CO3、CuSO4、AgNO3等均溶于水。常见盐的溶解性可查阅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大多都不溶。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

    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实质是化合物电离生成阴、阳离子后,可以相互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反应的方向是向着减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的。如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其他离子没变化。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减小,反应就不能发生。如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

    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是指离子间不发生反应;离子不能共存,是指离子因发生反应而结合成了沉淀、气体或水。

    ①与H不共存的离子有:OH、CO、HCO等;

    ②与OH不共存的离子有:H、NH、Cu2+、Mg2+、Al3+、Fe2+、Ag等;

    ③彼此结合成沉淀的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不共存,如:Cl与Ag、Ba2+和SO、Ca2+和CO、Ba2+与CO等。

    【例题】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Na、Cl、SO                 B.H、Na、NO、CO

    C.K、Ba2+、OH、SO                 D.K、Ag、NO、Cl

    思路点拨: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就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此时两离子反应符合复分解发生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解析:B项中的H与CO能反应生成气体,C项中的Ba2+与SO能反应生成沉淀,D项中的Ag与Cl也能反应生成沉淀,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共存。

    答案:A

     

    1.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3.下列对纯碱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指示剂作用                           B.能与酸反应

    C.能与烧碱反应                             D.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4.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Na2CO3溶液和HCl溶液混合

    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6.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在图下相应的括号内。

    7.分别选用一种试剂,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1)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中混有少量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Ca(OH)2 O2 Na2CO3 CO2

    7. 答案:(1)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 (2)NaOH溶液 (3)稀盐酸或BaCl2溶液

     

     

     

    1.小明、小刚等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2.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纯碱;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④⑤                                D.混合物——②③⑥

    3.一天,小影惊奇地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

    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4.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下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圈内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均未能发生置换反应

    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

    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2CO3

    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

    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7.(2011·四川广安中考)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 Ba(OH)2 KCl                          B.Cu(NO3)2 NaCl KNO3

    C.Na2CO3 KNO3 NH4Cl                         D.MgSO4 NaNO3 KCl

    8.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NaOH NaCl NaNO3

    B.CO2 Na2CO3 H2O

    C.CaO Ca(OH)2 CaCO3

    D.H2O2 H2O O2

    9.(2011·山东潍坊中考)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10.(2011·浙江中考)一种溶液里可能含有NO、Cl、CO、SO四种阴离子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这种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

    (2)向第二个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硝酸时,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入稀硝酸使溶液显酸性时,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不产生沉淀。

    据实验推断: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离子,肯定含有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________离子。

    11.利用井盐和合成氨生产的氨气及二氧化碳生产纯碱的“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其氯化钠的利用率高达96%。其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氨极易溶于水,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可得到饱和食盐水和氨水的混合盐水(称为氨盐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和建筑防冻剂。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含酸废液(含有MgCl2、FeCl3等)通过以下途径制得无水氯化钙。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滤渣的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乳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14.某实验小组开展复分解反应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研究性学习思路:

    【练习质疑】 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写出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

    ②碳酸钠溶液与硫酸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讨论】 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②中有H和CO,③中有________,④中有________。

    【构建网络】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网络形式。在网络中,用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SO、NH,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中,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

    【拓展运用】 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化合物间能否共存,进行物质的鉴别,用于物质的除杂等。如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硫酸铵,可以加入________(填写化学式)除去硫酸铵。

    15.    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流程中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溶于水得到氨水,该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碳酸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高温煅烧碳酸氢钠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6.小洁发现妈妈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蛋糕、馒头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她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认为妈妈使用的白色粉末是以下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

    有机酸

    面粉加水揉和成面团,发酵后产生酸味,加入适量纯碱,反复揉和,加热即可制成松软的馒头

    面粉无需发酵,直接加入适量小苏打,加水调和,放入烤箱加热即可制成疏松多孔的糕饼

    面粉与发酵粉按比例拌匀,放入适量温水揉和,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蒸、烘、烤制成疏松多孔的各种食品

    (1)纯碱的化学式是________,这三种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都能产生一种气体,使做成的食品疏松多孔,这种气体是________。

    (2)小洁通过阅读纯碱和小苏打的用法,推测出小苏打不同于纯碱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获得的信息,小洁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有无色气泡产生

    白色粉末一定是纯碱

     实验反思:老师提示小洁第②步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助小洁改进实验方案,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 解析:纯碱(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盐类;纯碱溶于水显碱性,可以代替洗洁精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纯碱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除去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纯碱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不能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

    答案:C

    2. 答案:D

    3. 解析:小苏打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B推断合理;小苏打属于盐,C推断不合理;小苏打可用作食品膨松剂,说明其对人体无害,D推断合理。

    答案:C

    4. 解析: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反应,五位“小朋友”均为化合物,故A正确;Ba(OH)2和Ca(OH)2交换位置后对反应无影响,故B错误;K2CO3替换Na2CO3后可与Ba(OH)2、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KOH与Na2CO3不能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D错误。

    答案:AC

    5. 解析:Na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稀H2SO4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A可行;稀H2SO4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与NaCl溶液不反应,B可行;稀HCl与Ba(OH)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均无明显现象,C不可行;BaCl2溶液与稀HCl不反应,与稀H2SO4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可行。

    答案:C

    6. 解析:此类推断题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逐步加以推断。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可能为BaCO3或BaSO4或两者都有,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可确定该沉淀为BaCO3,故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和BaCl2,一定不含Na2SO4,由于NaOH对检验过程没有影响,故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

    答案:A

    7. 答案:D

    8. 解析:A项,无法实现由NaNO3一步转化为NaCl;B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生成水,但由H2O生成Na2CO3不能一步实现;C项CaCO3无法经一步反应生成Ca(OH)2

    答案:D

    9. 解析:由题意知:Na2CO3、NaHCO3都与酸(HCl)反应,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故无法确定该粉末是Na2CO3还是NaHCO3

    答案:D

    10. 答案:SO CO Cl、NO

    11. 答案:(1)氨盐水显碱性

    (2)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12. 答案:(1)过滤 冷却结晶或结晶 Mg(OH)2、Fe(OH)3[写出Ca(OH)2也可]

    (2)①中和废液中的酸 ②使废液中的镁、铁充分沉淀(①②的回答顺序可调换)

    2HCl+Ca(OH)2===CaCl2+2H2O或MgCl2+Ca(OH)2===Mg(OH)2↓+CaCl2或2FeCl3+3Ca(OH)2===2Fe(OH)3↓+3CaCl2(有无“↓”都可)

    13. 解析:向一定体积的HCl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的pH由7以下逐渐升高并超过7,A错误;t ℃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会溶解在溶液中,由于溶液质量增大,NaCl溶质的质量不变,故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蔗糖达到饱和时,NaCl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B正确;向一定量的HCl和CaCl2溶液中不断滴入Na2CO3溶液时,溶液中的Na2CO3先与HCl反应产生CO2气体,C错误;向CuCl2和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时,Ba(OH)2先与H2SO4反应产生BaSO4沉淀,D错误。

    答案:B

    14. 解析:本题为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综合题。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在初中阶段,生成水的离子组合主要是H和OH,生成气体的离子组合主要是H和CO、OH和NH,生成沉淀的离子组合较多,应结合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来记忆。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 Na2CO3+BaCl2===BaCO3↓+2NaCl Cu2+OH Ba2+、CO NH Ca2+ SO NaOH

    15. 解析:(1)流程中的氧化物有CO2和H2O;(2)氨水是一种碱,碱的pH>7;(3)按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逐一完成;(4)同温下的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碳酸化时,Na2CO3未析出;(5)NaHCO3高温时可分解为Na2CO3、CO2和H2O。

    答案:(1)CO2或H2O (2)大于

    (3)①MgCl2+Ca(OH)2===Mg(OH)2↓+CaCl2

    ②CaCl2+Na2CO3===CaCO3↓+2NaCl

    (4)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

    (5)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条件写“△”也可)

    16. 解析:(1)三种商品使用方法不同,产生气体的原理也不同。食用纯碱和面粉发酵生成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食用小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快速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3)快速发酵粉溶于水时,其中的碳酸氢钠会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固体溶解时无明显现象,说明不是快速发酵粉;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如稀盐酸)反应都可产生气泡,故可推测第②步操作是向白色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但仅根据此现象仍然无法判断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进一步实验可利用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这一性质,通过加热看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从而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答案:(1)Na2CO3 CO2 (2)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白色粉末不是快速发酵粉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固体

    若产生无色气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白色粉末是小苏打(NaHCO3)

    若无明显现象

    该白色粉末是纯碱(Na2CO3)

     

     

    相关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氨碱法制碱,碳酸钠的用途,小苏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2,实验探究,学生自主学习3,巩固提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引导自学,小结,课堂练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