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菜窖要先检验窖内CO2浓度是否有害
B.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动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D.饼干敞口放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A.B.
C.D.
3.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观察固体颜色区分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制取并收集CO2D.加热液体
6.下列图中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有关图中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②用事先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C.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D.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里,装置 I 可用作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当打开 K1、关闭 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C.当打开 K2、关闭 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 CO2
D.当打开 K1、闭 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CO2气体D.检验装置气密性
10.下列实验方案的设定中,没有体现对比实验的科学思想的是( )
A.比较二氧化碳含量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区分硬水和软水
D.比较氯化钠溶解快慢
11.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通过 _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的多少有关。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3)C装置中,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______。
(4)如D装置所示。
①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的方法是:把加热到红热的木炭由瓶口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其中“缓慢伸入”的原因是 ______;
②要想证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需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______,则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5)上述四个实验都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___,因为________。
1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CO2实验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再从长颈漏斗加水至其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_。
(4)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4.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流程制备高纯碳酸钙。已知:SiO2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将-定浓度的盐酸缓慢加入粉碎后的优质石灰石中,同时搅拌石灰石粉碎目的是________。这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2)“操作1”、“操作2”步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3)已知水参与“转化”步骤的反应,请写出“转化”步骤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4)“转化”步骤需要投入的氨气可以通过合成氨工艺制得,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图:①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②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③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95.8C至-183"C之间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之间
15.结合如图信息,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编号),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进入口是______(填“a”或“b”)。
(3)在收集了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生成的SO2有毒,为了防止SO2扩散到空气中,可在集气瓶内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M+H2O。其中M表示的化学式为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______(填字母编号)。
(5)装置C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某同学想用无水醋酸钠(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制取甲烷(CH4)气体。
(查阅资料)
a.甲烷是一种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常温下与空气不反应。
b.实验室里制甲烷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Na2CO3+CH4↑。
根据资料,你认为该同学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可以用F装置收集CH4,原因是______,收集CH4的合适时机是______。
16.月饼包装袋内常有一包食品脱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新鲜月饼包装袋,经精细分拣后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还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议论纷纷:
猜想1:可能有铁粉;猜想2:可能有炭粉;猜想3:可能有铜粉。
(1)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3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1)
(2)小组同学根据另两种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反思与评价)
该同学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现象能进一步确认有铁粉存在,与步骤1所得结论一致。
(3)步骤2中涉及的两个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查阅资料,对照实验结论,大家认识到了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的特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探究2)
同学们经查阅资料,明确了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同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
(4)硅藻土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与实验室常见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相似。
(5)如图是每克脱氧剂中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比例是___________%。( )
(6)硅藻土含量通常控制在最佳用量比,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均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硅藻土用量过多时,___________;硅藻士用量过少时,___________。
1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其它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称取大理石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每次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g。
(2)实验过程中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为______g。
(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用肥皂水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C
鉴别水和白醋
闻气味
D
鉴别空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探究分子运动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操作及实验现象(假设每步操作均完全)
实验结论
步骤1
物理方法
①___________。
猜想1成立
步骤2
化学方法
取步骤1剩余黑色粉末样品充分灼烧,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②___________。
猜想2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精品精练,文件包含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练原卷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练解析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