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794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794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3794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物质鉴别方案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2.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①将a试管充满二氧化碳,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K处于关闭状态)②密闭下,用针筒将a试管中部分二氧化碳抽出。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针筒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a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B.打开K,b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红
C.打开K,b中导管液面上升
D.打开K,发生反应:
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B.尽量乘坐公交车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作燃料
7.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无积极意义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D.倡导公交出行
8.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一氧化碳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煤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手握试管后把导管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
B.加热KC1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时,先向右盘加砝码,后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D.作CO还原CuO实验时,先给CuO加热后通CO,以免浪费能源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需做灯火试验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外壁的水成股流下
12.下列情况:①煤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①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3.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气体,应该将混合气体( )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过灼热的铜粉
C.通入氧气后点燃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4.关于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制碳酸饮料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它进行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D.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产生温室效应
15.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有剧毒的气体,其密度与空气很接近,难溶于水.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下排空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符号表示:
(1)潜水需要携带的是___________;
(2)用来填充探空气球的安全气体是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___________;
17.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五氧化二磷⑤红磷⑥蜡烛⑦稀有气体⑧四氧化三铁⑨澄清石灰水⑩硫磺
(1)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通常用作保护气且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__;
(4)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______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
(6)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能做烟雾弹的是___________;
(7)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___________;
(8)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与碳和碳的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1)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2)下列试剂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是______。
A.灼热的铜B.灼热的CuOC.CaC12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
(3)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阅读下列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硫醇。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乙硫醇的气味觉察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一氧化碳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可作燃料。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1)乙硫醇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0.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
A.CH6OB.C6H12C.C6H12O6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图1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②实验乙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2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22.下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两类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________性。
(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锥形瓶中放水的目的 _________,激光手电照射的目的为___________。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
硬水和蒸馏水
蒸干后看是否有固体残留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D
6.D
7.B
8.A
9.C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
(1)O2
(2)He
(3)CO2
17.
(1)①
(2)②
(3)⑦
(4)⑥
(5)③
(6)⑤
(7)⑩
(8)①②③④⑤⑧⑩
18.
(1)硬度大
(2)BD
(3)CuO+COCu+CO2
19.
(1)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
20.
(1)A
(2)C
(3)
21.
(1) 氧气浓度不同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将棉芯提出烧杯
22.
(1)氧化
(2) 化合反应
(3)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升高其温度,使铁粉温度到达其着火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镁带在CO2气体中燃烧的反应为,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碳足迹”,CO2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