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已经对我们身边的某些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一定的了解,本学期又知道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某一因子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节课就运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种群变化规律等知识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首先,由Mtv :Earthsng引入,以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最终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害,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然后通过图片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差异,明白结构单一、物种密集的农田耕地大面积开垦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感悟到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会破坏它本身的稳定性;分析混浊的长江水产生的原因,引用资料“拯救青海湖湟鱼”,引导学生说出超量取用资源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破坏其稳定性;呈现2008年上海春节垃圾的具体数量、苏州河今昔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大量物品的输入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三方面的影响并非是独立的,也很难将它们严格区分开教学,可以融合起来一起教学。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从种群变化规律的角度理解控制池塘的养殖量、草原轮换放牧的意义,用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理解重建苏州河生态系统的治理工作,关注知识点的应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的多种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比较观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 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更自觉地关注并参与身边的环境建设和保护。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2.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难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四、教学准备
Mtv :Earthsng 。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入
Earthsng Mtv播放。
课本插图并提问: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
信息库“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
总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观看。
回答出沙尘暴、赤潮、龟裂的农田、旱涝灾害等。
阅读。
思考并回答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了。
以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及其最终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害。
运用科学中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学会知识运用的技能。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1.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
2.超量取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3.向生态系统大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
过渡: 外力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图片: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提问: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在结构上有何差异?
讲述:毁林造田、把湿地开垦为耕地,产生了结构单一、物种密集的农业生态系统。它需要人类不断的维护。
提问:农田的维护有些什么?为什么?
讲述:农田必须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就要发生演替,发生生物之间的竞争,耕地将会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农作物害虫猖狂、土地也很快就会贫瘠。其稳定性较差,较易被破坏。
图片:非洲象、东北虎、华南虎。
讲述:它们的数量也正在减少提问:这是为什么?
讲述:种群数量的减少最后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过渡:除此之外这还和人类滥捕的行为有关。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有时与人类超量取用了资源有关,比如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
图片:混浊的长江水。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人们对木材的需要驱使他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破坏了其他生物栖息的生境,使原本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稳定性好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提问:类似的还有哪些现象呀?
资料“拯救青海湖的湟鱼”。
图片资料:
2008年春节上海7天生活垃圾天天超万吨,总量94920吨,日均13560吨。
提问:垃圾往哪里倒?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图片:
①古苏州河
②黑臭难挡的苏州河
提问:苏州河为何有这么大的变化?
讲述:20纪初期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使得苏州河水质严重污染,河水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等水生生物绝迹,河流生态系统几乎崩溃。
提问:十大环境问题中哪些问题属于大量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的输出而引起的?
听讲。
看图比较。
回答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比较复杂、物种比较多。
回答人们农田耕作还必须锄草、翻地、施肥、除虫等。
回答:大规模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缩小了它们的生活环境。
回答上游植被被严重破坏。
思考并回答。
过度放牧引起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看资料。
思考回答,大量的生活垃圾占据了一定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环境空间的压力。破坏了某些非生物因素。
看图比较
思考回答: 繁忙的航运、污浊的码头、林立的工厂、密集的民居,开始污染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使它成了一条都市大阴沟。
分析原因并能回答出温室效应和全球气温变暖(二氧化碳)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某些化合物氟利昂含量)
酸雨的蔓延(含硫化合物)淡水危机(水污染)……
知识点简单易懂,一笔带过。
通过观图、比较让学生知道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差异。
结合大家的常识明白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差,从而理解大规模地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会破坏其稳定性。
分析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意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要有一定限度,否则它将报复于人类。
以具体的数值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为后一章“垃圾的处理”作铺垫。
用大家熟知的苏州河的今昔图片,比较思考,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严重破坏。
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资料“拯救青海湖的湟鱼”。
提问: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拯救了湟鱼?
讲述:拯救的前提就是保持青海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种群变化规律的角度分析控制池塘养殖量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意义。
提问:草原轮换放牧有何意义?
图片:
①黑臭难挡的苏州河
②治理后的苏州河。
提问:你认为重建苏州河生态系统必须开展哪些工作?
讲述:重建的投入很大,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问;我们应该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些什么?
回答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实行零捕捞,孵化小鱼苗。
讨论并思考
放牧的前提是要在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进行。
思考并回答。
联系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分析。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习训练)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