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导学案
展开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目标要求】
1.学习目标:⑴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⑶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学会观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习重点、难点:肾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预习导学】
-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除体外的过程,叫 。
2.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道是 的通道,膀胱具有 的作用。
3.肾脏位于人体的腹腔 、脊柱的两旁,左右侧各有1个。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 构成。
4.皮肤分 和 两部分;表皮层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 。使得皮肤能够 。人体内的产生的 、 和 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20页相关内容,尝试说出排泄的3条途径。
2.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图15-19“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确定泌尿系统各个器官在身体的大致位置,并试着把下图中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2)用解剖刀将猪肾纵剖,对照图15-20仔细辨认肾脏的内部结构,并写出图中的结构名称。
(1)探究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探究我们知道:肾单位包括 和 两部分,肾小体由 和 组成。肾小球是个
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 小动脉。肾小囊是由 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例题与变式】
例题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单位 B. 肾小球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变式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 A. | B. | C. | D. |
【目标检测】
-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①呼气 ②出汗 ③排便 ④排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出入肾小球的血管为(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3. 担负着将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的主要系统是( )
A.呼吸系统 B.泌尿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4.肾单位的组成包括(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球和肾小管 D.肾小体和肾小管
5.关于排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泄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B.排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
C.排泄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
D.排泄是通过肾、皮肤、肺等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
6.人体排出下列物质时,只有一条途径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水 D.无机盐
7.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们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①保护 ②调节体温 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观察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右上图),判断:
(1)图中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②③④三部分。 ( )
(2)①是入球小动脉,流动脉血;②是出球小动脉,流静脉血。 ( )
(3)两端都连接毛细血管的是②出球小动脉。 ( )
9.右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分析判断(1)~(3)小题。
(1)尿素在甲处形成的 ( )
(2)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 )
(3)尿液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甲→乙→丙→丁 ( )
【质疑反思】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目标要求】
1.学习目标:⑴描述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大致过程
⑵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2.学习重点、难点:肾单位的滤过和重吸收过程
【预习导学】
1.尿液是在 中形成的,主要包括 和 等过程。
2.血浆中的 等物质由肾小囊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 。
3.原尿中的 等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 。
4.如果尿液中出现 ,则可能患有肾小球肾炎的疾病。
5.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 ,再流入 暂时储存。尿液的形成过程是 ,而排出过程是 。
【问题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CAI课件动态展示尿液形成过程,分析以下问题:
(1)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了哪两步?
(2)这两步过程中分别在肾单位中形成了什么液体?它们成分是什么?
2.分析P23“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小组讨论交流:
(1)血液经过滤过作用与重吸收作用后,血液成分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一个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量与排出的尿液量相等吗?为什么?[来源:学&科&网]
(3)结合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分析形成尿液有何意义?
【例题与变式】
例题1: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
A.滤过作用和吸收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吸收作用和分解作用 D.分解葡萄糖
变式1: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成分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其可能的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异常 B.胰岛素分泌异常 C.肾小管重吸收异常 D.营养过剩
主要成分 | 血浆 | 肾小囊 | 尿液 |
水 | 90 | 98 | 96 |
蛋白质 | 8.00 | 0.03 | 0 |
葡萄糖 | 0.10 | 0.10 | 0 |
无机盐 | 0.72 | 0.72 | 1.10 |
尿素 | 0.03 | 0.03 | 1.80 |
变式2:下面是取自一个人的血浆、肾小囊和尿液样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克/100毫升)比较表,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水、 和 等物质。
(2)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成分,你认为肾小球有 作用,血浆中的 在肾小囊中很少。
(3)比较尿液和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变化,你认为肾小管有 作用,全部的 和小分子的蛋白质等被吸收。
(4)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它由 和 构成。
【目标检测】
1.下列既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又属于循环系统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静脉
2.右图是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示
意图,据图判断该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来源:学科网ZXXK]
3.健康的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上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 )
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囊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滤过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 血浆 | 肾小球 | 输尿管 |
P | 0.03% | 0.03% | 2% |
Q[来源:Z。xx。k.Com] | 0.1% | 0.1% | 0 |
4.下表是李华体内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 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 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 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5.右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来源:学科网]
D.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6.右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1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 )
A.血浆
B.肾小囊中的液体
C.尿液
D.无法判断
7.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表中的
A、B、C取自健康人的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和尿液),分析图
表,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表示 的结构示意图,这一结构是肾脏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当血液流经[①] 时,血液中的部分物质滤过到 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时发生了
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了尿液。
(3)据表中数据分析C代表的液体是 。
(4)正常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若某人每天排出尿液大大超出这一正常值,可能是 发生病变。
参考答案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例题与变式】例1:A 变式1:D
【目标检测】1A 2A 3B 4D 5A 6A 7B 8××√ 9×××
[来源:Z。xx。k.Com]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2课时
【例题与变式】例1:B 变式1:A 变式2:(1)无机盐;尿素;
(2)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3)重吸收;萄糖 (4)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目标检测】1A 2C 3D 4D 5B 6B 7(1)肾单位(2)肾小球、肾小囊、重吸收(3)尿液(4)肾小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质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优质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一学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 题,课 型,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排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