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第1课时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380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第1课时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380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第1课时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3808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10 总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10 总复习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字编码,集合。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的学习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综合练习。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学习内容的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数学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回顾,主要安排了三项数学活动。综合练习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
教科书在基础回顾复习的基础上,注重知识整合、综合运用。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在内容设置上全面覆盖,但更重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后续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奠定基础。丰富学习经历,积累复习知识的经验,感受复习的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各单元的知识已经了解和掌握,但可能有所遗忘,而且对重要的知识还会存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学生在前面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每册都有安排总复习这一内容,经历了总复习的过程,有一定的整理知识的经验,但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串联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单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更要在总结的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起知识框架。
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掌握有序整理知识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开展复习。
2.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虽然教科书在“成长小档案”中只呈现了对本册书中部分内容的复习,但教师要根据教科书设计的具体情境和提供的活动对本册书所学的内容做全面的整理。同时,对本册的重点内容,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学生切实掌握好,为后续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3.探索多样复习方式。复习课要避免教师条分缕析式的讲解,要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应该努力创新复习课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全员参与。例如,可采用先分单元再连结单元结果的复习模式,将单元整理结果拼在一起,初步形成以单元为主题的知识网络;也可以打破单元整理模式,以活动引领或核心问题引领的方式开展复习。
第1课时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活动1第(1)(2)(3)题,完成教科书P111~114“练习二十四”第1、2、3、4、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册中的“时、分、秒”“测量”“万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
2.通过“计量”“计数”“计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过程。
3.让学生初步感受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再数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过程,感知计量(计数)单位与计量(计数)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计量(计数)需要先确定计量(计数)单位,数的是计量(计数)单位的个数。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在寒假里有旅行的计划吗?旅行时坐过飞机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憧憬寒假到来的心情中自然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9活动1的航班信息图。
师:说说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2.解决第(1)个问题,复习质量单位与长度单位。
(1)出示飞机图,让学生说说最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小轿车、自行车的速度,从而通过比较填写出飞机飞行1小时的距离单位。
(2)“数”质量,感知计量质量需要先确定质量的计量单位。
师: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你知道这些秤的种类吗?
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说对秤的了解。
师:知道了不同样式的秤,大家又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呢?
【学情预设】克、千克、吨。
师:这些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板书)
师小结:质量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习的计量质量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吨、千克、克。秤是计量质量的工具。
师:同学们会数数吗?除了数可以“数”,其实时间、质量、长度的多少也是通过“数”计量单位得到的。
(3)“数”长度,感知计量长度需要先确定长度的计量单位。
师: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你认识这些尺子吗?(课件出示尺子)
师:仔细观察,你对尺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①号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直尺。1大格是1厘米,1大格又被分成10小格,1小格是1毫米。
预设2:②号尺子是软皮尺,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预设3:③号尺子是卷尺,1大格是1厘米,1小格是1毫米。
师:大家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
【学情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可以这样数:1毫米、2毫米、3毫米……1厘米、2厘米、3厘米……1分米、2分米、3分米……1米、2米、3米……1千米、2千米、3千米……
师:这些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师小结:长度单位也可以“数”出来,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尺子是计量长度的工具。
3.解决第(2)个问题。
出示钟面图,请学生读出钟面的时刻,同时将有关时间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
(1)“数”时间,确定时间的计量单位。
师:让我们先来“数”时间。
课件出示钟表模型(可以1秒1秒地走,1分1分地走,1时1时地走)。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型,数一数,说一说时、分、秒之间的联系及钟面的读法等相关知识。
师:我们常用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1时=60分;1分=60秒。(板书)
(2)读时间,巩固时间的读法,关注三根针的联动性。
师:你能读出第(2)个问题钟面上的时间吗?
【学情预设】时针指向9和10之间,表示9时多。分针指向8,表示8大格,一大格是5分,8大格是40分。所以现在的时间是9时40分。
(3)应用时间单位解决问题。
师:这位叔叔说的是什么意思?飞机是什么时间起飞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并独立完成画图。
师小结:时间是可以“数”出来的,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有时、分、秒。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
4.解决第(3)个问题。
(1)分析题意,让学生尝试列式。
(2)指名学生上黑板列竖式计算。完成后集体点评,用课件出示正确结果。
师小结: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板书)
(3)复习验算的方法。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由于数据太大,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该怎么验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验算方法。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目分别有两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
学生练习验算,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结果的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4)变式练习。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把分散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适当归并,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2.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的有效信息。
(2)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经过的时间问题。
3.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四”第4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题中的相关数据,将有效数据填写在图中相应的地方。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师小结:将文字信息和图上位置一一对应起来观察,理解信息,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对应的信息,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4.完成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四”第18题。
(1)学生尝试填空。
(2)小组交流。
师:你是从哪儿最先思考的?然后呢?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集体交流。
师:谁来与大家分享你思考问题的好办法?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逆推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常用工具:秤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常用工具:尺子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常用工具:钟表
☆质量、长度、时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
万以内的加、减法: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要注意进位,减法要注意退位。
验算方法: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
▶教学反思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学起来兴致不高。本节课在设置的时候注意有针对性地复习,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把同类型的知识用例题串联,然后统一模式,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更是去体会知识深层次的联系与关联的地方。这也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同类型内容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类比思考上有很大的进步。
▶作业设计
一、直接写出得数。
67-28= 800-150= 320+140= 970-460=
24+68= 380+550= 80+170= 440-330=
二、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68+573= 988-239= △184+825= △809-514=
三、请你在图中画出列车出发的时刻。
四、(广东广州越秀区)
1.李阿姨买这三种商品大约应准备多少钱? 2.李阿姨买这三种商品,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39 650 460 510 92 930 250 110
二、1041 749 1009 295
三、6:55 画图略
四、1.200+590+100=890(元) 2.199+586+95=880(元)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 总复习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量与计量的复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量与计量的复习》教学设计,共4页。
2020-2021学年9 总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 总复习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