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解度曲线,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情景展示]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问题探究]可溶物质在水中可以无限制溶解吗?如何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 (1)在此概念建立时一定是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的前提下。(2)不能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只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判断一定条件下某一溶液是不是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是看该条件下溶液中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情景展示]硝酸钾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问题探究]如何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升高温度一定能实现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吗?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才具有确定意义。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而言:[注意]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温变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溶解性(1)概念:一种物质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2)意义如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是指20 ℃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或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 g NaCl。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注意](1)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以及溶质、溶剂的性质,而与溶质、溶剂质量多少无关。
(1)含义:反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点:表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交点表示该温度下对应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③面:曲线上方的对应的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固体有剩余;曲线下面的对应的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即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注意]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温度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 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的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2 物质溶解的量教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没吃饱,我刚好饱了,我吃饱了,我是不饱和溶液,我刚好是饱和溶液,我是饱和溶液,外因温度,2列表法,1语言直叙法,3溶解度曲线图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教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学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温度有关,KNO3,1内因,2外因,溶解度,溶解度四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学习,硝酸钾全部溶解,g硝酸钾,mL水,氯酸钾全部溶解,g氯酸钾,1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