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校级联考】重庆市江北区新区联盟2021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2021年重庆市江北区新区联盟中考生物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 下面是阳阳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昆虫的生殖行为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2.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像,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①→②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观察、收放。【详解】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图中循序为:③→④→②→①。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 观察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 ①可代表与右心房连接的血管 B. ②代表血液速度最慢的血管C. ①和②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③一般分布较深,管壁弹性大【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①是静脉、②是动脉、③是毛细血管。【详解】与右心房连接的血管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A正确;血液速度最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B错误;静脉内静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内没有动脉瓣,C错误;一般分布较深,管壁较厚弹性大的是动脉,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血流动的方向判断出血管名称。4. 如图从甲到丙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三个视野,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 从甲到乙需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 从乙到丙需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C. 产生N主要是因为取样操作不当 D. 从甲到丙不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详解】高倍显微镜视野与低倍显微镜视野相比,高倍镜下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但是细胞形体大,图中细胞大小没有变化,没有换物镜,A错误;乙中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物像要向右下方移动,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正确;产生N—气泡,主要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错误;从甲和丙可以看出,甲图象模糊,而丙图象清晰,因此从视野“甲”到视野“丙”的变化,要转动细准焦螺旋才能使物像清晰可见,D错误。5. 制作面包和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生命活动包括(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消化吸收 ④生长繁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制做面包和酿酒都要用到酵母菌,在此过程中要保证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条件,使酵母菌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才能进行充分的发酵,其发酵原理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等。可见C符合题意。6.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所示为家蚕的幼虫期B. 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C. 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D. 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卵→蛹→幼虫→成虫【答案】C【解析】【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详解】A.图中所示为家蚕的不食不动的“蛹”期,故A错误。B.蝗虫的发育家蚕不同。与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故C正确,BD错误。故选C。7. 人类女性卵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分别是A. 22条+X、22对+XY B. 22条+X、22对+XXC. 22条+Y、22对+XX D. 22条+X或Y、22对+XY【答案】B【解析】【详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正常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X。8. 下列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是( )①将牛奶煮沸后降温至40℃左右 ②放到30℃左右的地方约4小时 ③往牛奶中倒入少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④密封瓶口.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详解】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酸奶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①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冷却。③再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相当于接种。④乳酸菌要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以创造无氧的环境。②最后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培养1天,即可.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④②。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9.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 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有关实验的探究方法。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A.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故A正确。 B.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故C正确。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图中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不能确定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故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掌握实验探究基本环节和单一变量原则及对照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光时使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C. 在载玻片上的字母“d”,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p”D.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注意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即可解题。【详解】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光孔,A错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B错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d”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p”,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p”,C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D错误。【点睛】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11. 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②提高氧气浓度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④形成高温环境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详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蔬菜的产量越高。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故符合题意。②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增加氧气促进了呼吸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作物就减产。故不符合题意。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符合题意。④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炎热夏季的中午,阳光过强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植物体的气孔关闭,植物的生理作用受限。故不符合题意。⑤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说明大棚的夜间的温度低,低温可以抵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故符合题意。C正确。【点睛】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本题解题关键。12.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A.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B.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缩小C.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扩大D.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缩小【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中膈肌顶部回升,图表示呼气过程。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吸气和呼气的实现,都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与外界存在气压差。13. 图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图,图乙是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血液流动图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湿纱布的作用是维持鱼的体温 B. ①是毛细血管C. ③是小静脉 D. 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放入废物缸内【答案】C【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②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详解】A.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A错误。B.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小动脉,B错误。C.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小静脉,C正确。D.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D错误。【点睛】掌握血管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14. 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发生可遗传变异的是A. 利用组织培养计数培育蝴蝶兰新个体B. 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C. 将葡萄的枝条插入土壤后生根成活D. 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答案】D【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无性生殖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实现生物的快速繁殖的作用。由于无性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故一般不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详解】ABC、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蝴蝶兰新个体、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后代、将葡萄的枝条插入土壤后生根成活,都属于无性生殖,不能发生可遗传变异,故BCD错误;D、遗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种子发育成幼苗,属于有性生殖,能发生可遗传变异,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15. 有关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的数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DNA>基因B. 染色体=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