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结构图,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教学注意事项与改进办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总体设计 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并掌握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性质。
2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边角边和“角边角”)和定
理(“角角边”),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一些结论.
4 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二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中学阶段重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和相似,本章将以三角形为例研究全全等三角形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将为后面相似的学习提供思路,而且全等是一种特殊的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本章还将借助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证能力,主要包括用分析法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格式,以及掌握何命题的一般过程。由于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角等基本几何元素相等,所以本章的也是后面将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分三节,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
第12.1节首先介绍了现实世界中的全等现象,然后从“重合”的角度引入了全等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接着由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导出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第12.2节由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在命题陈述上的互逆关系出发,引出由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活动。对于“三个条件”的情形,分为三条边、两条边和一个角、两个角和一条边以及三个角分别相等的情
况依次进行了探究。
第12.3节首先由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引出了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然后探究并证明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同时总结了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最后给出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本章重点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在其中渗透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在问题的设计中还融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边或角的等量关系、距离的概念、折纸情境等内容,本章设置了多道例题做出示范,包括怎样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怎样书写证明格式,还总结了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四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约需11课时(加2课时复习测评),共约13课时(仅供参考):
12.1 全等三角形 1课时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课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课时
数学活动与小结 2课时
章节复习与测评 2 课时
五 教学注意事项与改进办法
1 重视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和方法指的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性方法,对它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不同几何对象时产生的正迁移。本章在推出新结论时,多次应用了试验和论证相结合的方式。
2 注重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
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对他们运用几何思想、发现几何结论机油积极的意义,本章设置了多处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
3 注重体现知识间的联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由两个三角形全等推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结论,而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是由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具有全等关系,因此全等三角形和线段、角相等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4 用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穿本章的教学:
5 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包括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思路和分段的探究活动。
6 重视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本章是初中阶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教学中可以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先引导学生分析由已知推出结论的思路,由教师示范证明的格式,再逐步要求学生独立分析、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同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地安排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常见错解,错解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共3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指导要点,课堂练习,常见错解,错解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本章知识结构图,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教学注意事项与改进办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