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ppt课件
展开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 ∥a, ∥b,我们把直线 与 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3.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过一点作垂直于已知平面的直线,则该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定义一般地,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
9.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10.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空间垂直关系转化结构图
例题 选择题(1)若空间中四条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 l2⊥l3,l3⊥l4,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l1⊥ l4 (B)l1∥ l4(C)l1,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l4可以是平面CC1D1D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通过此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高中所学习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几何认知的维度,提升我们空间想象能力.
(2)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感受到定理之间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解决此类空间垂直问题,充分理解并掌握定理是至关重要的.
分析:思路一: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Q分别为棱AD,CC1的中点.求证 A1P⊥BQ.
A1P垂直BQ所在平面?BQ垂直A1P所在平面?
证明:如图,设E为BC的中点,连接B1E,易证A1P∥B1E,又知在正方形BCC1B1中B1E⊥BQ.所以A1P⊥BQ.(提示:Rt△B1BE≌Rt△BCQ)
本题考查我们对证明空间中两直线垂直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可供我们选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一种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我们要选择一个适合题目的方法进行解答,这也要求我们不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定理与方法,同时还要正确且迅速的做出选择.
分析:思路一:异面直线所成角思路二: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CD⊥AB,垂足为D,PO⊥底面ABC,垂足为O,且O在CD上,求证AB⊥PC.
PO⊥底面ABCPO 平面PCD
证明:∵ PO⊥平面ABC,AB 平面ABC,∴ PO⊥AB.又 CD⊥AB,PO∩CD=O, PO 平面PDC,CD 平面PDC,∴ AB⊥平面PDC.又 PC 平面PDC,∴AB⊥PC.
本题虽然和上一道例题都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问题,但是方法上有所不同,相比较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通过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联系解决本题更为恰当,我们采取了从问题出发的方式,也就是分析法,分析法对于证明题的分析非常地有针对性.在我们以后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多多使用.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条件是直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方便进行方法上的选择,有一些条件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它所产生的结论,给我们的证明过程提供充足的条件,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果断决策,多看条件,逐步分析,串联过程.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1)B1D⊥平面A1BC1;(2)B1D与平面A1BC1的交点H是△A1BC1的重心.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1)B1D⊥平面A1BC1;
B1D⊥平面A1BC1
B1D⊥A1C1?B1D⊥A1B?B1D⊥BC1?
A1C1垂直B1D所在的平面
证明:(1)方法一:连接B1D1,则B1D1⊥A1C1,又 DD1⊥平面A1B1C1D1,∴ DD1⊥A1C1.∴A1C1⊥平面D1DB1.∴ A1C1⊥B1D.
同理可证B1D⊥A1B,∴ B1D⊥平面A1BC1.
证明:(1)方法二:连接B1D1交A1C1于点O,取DD1中点E,连接EO,EC1,设正方体棱长为a.∵ 点O、点E分别是线段B1D1、线段 DD1的中点,∴ OE是△ B1D D1的中位线,
∴ OE∥B1D,∴ ∠EOC1为B1D与A1C1所成角.∵正方体棱长为a,∴ OE= ,OC1= ,EC1= .∴ OE2+OC12=EC12.∴ EO⊥OC1.
故 A1C1⊥B1D.同理可证B1D⊥A1B,∴ B1D⊥平面A1BC1.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2)B1D与平面A1BC1的交点H是△A1BC1的重心.
△A1BC1为等边三角形
重心、垂心、 、内心
正方体ABCD-A1B1C1D1
B1-A1BC1为正三棱锥
证明:(2)连接A1H,BH,C1H.∵ A1B1=BB1=C1B1,∴ A1H=BH=C1H.∴ 点H为△A1BC1的外心.又 △A1BC1为正三角形,∴ H是△A1BC1的重心.
本题考查我们对于空间垂直定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利用立体几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能力,本题在分析求解的过程中,利用分析法,从问题出发,需要不断地结合已知条件将所求问题进行转化求解,提升了我们的转化思维.第(1)问,线面垂直问题是连接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的重要桥梁,需要我们转化为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问题.
第(2)问结合已知条件把重心转化为外心,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对于很多题目,转化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细致地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之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M是PD的中点.(1)求证:AM⊥平面PCD;(2)求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M是PD的中点.(1)求证:AM⊥平面PCD;
侧面PAD⊥底面ABCD
证明:(1)∵ 底面ABCD为正方形,∴ CD⊥AD.∵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CD⊥平面PAD.∵ AM 平面PAD,∴ CD⊥AM.
∵ 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M是PD 的中点,∴ AM⊥PD.∵ CD 平面PCD,PD 平面PCD,CD∩PD=D,∴ AM⊥平面PCD.
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M是PD的中点.(2)求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分析:欲求二面角,重点是转化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Rt△PAB≌Rt△PDC
取BC中点N取AD中点O
解:(2)设AB=a,取AD中点O,BC 中点N,连接PN,NO,OP. ∵ 底面ABCD为正方形,点O,N分 别为AD,BC的中点,∴ ON⊥AD,ON⊥BC 且ON=AB=CD=a.∵ 侧面PAD是正三角形,
∴ PO⊥AD. ∵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PO⊥平面ABCD.又 BC 平面ABCD,ON 平面ABCD,∴ PO⊥BC,PO⊥ON.
∵ PO 平面PON,ON 平面PON, PO∩ON=O,ON⊥BC, PO⊥BC,∴ BC⊥平面PON.又 PN 平面PON,∴ BC⊥PN.故 ∠PNO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PO⊥ON,
∴△PON为直角三角形. ∵ PO= ,ON=a, PO 2+ON 2=PN 2.∴PN= .∴ cs∠PNO= .
故 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对于立体几何的综合题目,切勿“埋头苦做”,多多“抬头看题”,解题思路也许有很多种,但我们还是要看看哪些条件在我们抉择时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垂直这部分知识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关联,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题目中的垂直条件,帮助我们利用这些定理来转化问题,解决问题.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90°,PA⊥底面ABC.(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2)若AC=BC=PA,M是PB的中点,求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90°,PA⊥底面ABC.(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1)证明:∵ PA⊥平面ABC,BC 平面ABC,∴ PA⊥BC.∵ ∠ACB=90°,∴ BC⊥AC.又 AC∩PA=A,AC 平面PAC, PA 平面PAC,
∴ BC⊥平面PAC.∵ BC 平面PBC,∴ 平面PAC⊥平面PBC.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90°,PA⊥底面ABC.(2)若AC=BC=PA,M是PB的中点,求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
分析:要想作出线面所成角,需要具备哪些元素?
取PC中点D,连接AD,DM
平面PAC⊥平面PBC
(2)解:设AC=BC=PA=2a,取PC中点D,连接AD,DM.∵ PA=AC,D为PC中点,∴ AD⊥PC.由(1)知,平面PAC⊥平面PBC,且平面PAC∩平面PBC=PC,∴ AD⊥平面PBC.故 ∠AMD是AM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 PA⊥平面ABC,AC 平面ABC,∴ PA⊥AC.∵ AC=PA=2a,∴ AD= a.∵ 点D,M分别是PC,PB的中点,∴ DM是△PBC的中位线.∴ DM= BC=a.
∵ AD⊥平面PBC ,MD 平面PBC,∴ AD⊥MD.∴△ADM为直角三角形.∴ tan∠AMD= .故 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本题考查了证明面面垂直以及求解线面所成角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虽然很综合,但我们在思考中,还是要回归本源,回归到定义,定理以及性质上,再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顺藤摸瓜”,明确题目的解题思路,准确、快速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运用了哪些知识? (2)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怎样寻找并确定解题思路?
(3)在本节课中,通过我们对空间垂直关系问题的分析,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我们运用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二面角、以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更多的是运用这些定理之间的密切联系,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切不可“盲目”,也不可“埋头苦做”,更不要轻言放弃.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问题有新的体会与认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可以使得空间中的垂直问题迎刃而解.
1.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若直线l满足l⊥m,l⊥n,l α,l β,则( ).(A)α∥β,l∥α(B)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C)α⊥β,l⊥β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一等奖ppt课件,共60页。
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一等奖课件ppt,共60页。
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秀ppt课件,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