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疏》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3831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1 谏太宗十思疏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1 谏太宗十思疏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课文正字音,谏太宗十思疏,为何思思什么,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旧唐书·魏徵传》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拟定的称号。用字一般都含有褒贬意义,褒扬的如文、武。贬义的如灵、厉、炀,灵厉,如汉灵帝、周厉王,隋炀帝等。还有表示同情的,如哀、怀等。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供奉时起的名号。一般来说,开国的皇帝称“祖" ,后继者称“宗”,如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 ,如明朝的朱元璋称为“太祖”,第二个皇帝朱棣称为“成祖”;清朝顺治帝福临称做“世祖”。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如“康熙”就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乾隆”就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第一个年号为公元前140年所定的“建元”,因此公元前140年又可称为建元元年。此后,每个朝代的每位新君即位,都要改年号,叫作“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不断改年号,一共改了十一次之多。
写作背景: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 “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表示从谏改过。
长(zhǎng)浚(jùn) 殷(yīn)忧而道著虑壅(yōng)蔽 黜(chù)恶 谬(miù)赏
二、正字正音,译讲课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高大茂盛,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非常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国君主持国家的大政,在天地间有重大地位,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喜庆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吴国和越国(这样的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家,轻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 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只是民众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自己崇高,就要谦虚,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要慎始慎终;担心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要 使自身端正来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见欲 知足自戒将作 知止安人念危 谦冲自牧惧溢 江海下川乐游 三驱为度忧怠 慎始敬终虑蔽 虚心纳下惧邪 正身黜恶恩加 因喜谬赏罚及 以怒滥刑
总十思宏九德简能任择善从
智尽谋勇竭力仁播惠信效忠
文武用 垂拱治何劳苦 代百司
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复习巩固重要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二、词类活用①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宏兹九德 宏:使……弘扬。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疲劳,苦:使……辛苦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
三、重要虚词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谦冲以自牧:连词,表递进。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③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四、重点实词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盖失强援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虽在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①诋大酋当死: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以从容的不行代替乘车。近义词:安贫乐道 反义词:急于求成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想要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①望国之治:安定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终: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文体知识,整体感知,示范朗读,读准字音,谏太宗十思疏,结构划分,文言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5.1 谏太宗十思疏评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谏太宗十思疏,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分析第一节论述结构,除十思外还要,激探究之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1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谏劝谏,创作背景,第一段,取江山,守江山,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