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决定平面镜的像大小的因素是()
A .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B .物体与平面镜的夹角
C.镜面的大小D.物体的大小 2.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
应是()
A . 90°B. 60°C.45°D. 30°
小梅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A .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 也点燃
将蜡烛 A 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蜡烛 A 与蜡烛 B 的连线与玻璃板不一定垂直
取下蜡烛B ,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 的像
如图所示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 中 的 倒 影 是 光 的 反 射 形 成 的 实 像B.红嘴鸥的嘴在恰与水接触,红嘴鸥在水中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C.水越深,红嘴鸥的像越小
D.红嘴鸥飞离水面时,水面上的像会变小
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B .远离平面镜,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D.平面镜成像大小与平面镜大小有关
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
相同的蜡烛A 和 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A .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 也点燃
选择与蜡烛A 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
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 A 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实验过程中,蜡烛B 始终无法与A 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
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变化而
改变
C.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D.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8.如图所示,小华家的小猫每天都要在镜子前美美地欣赏一番。当小猫逐渐远离平面
镜时,它在平面镜中的像()
A .逐渐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B.逐渐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C.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D.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 3.1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2.7m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0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8m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面镜, 在某次行驶以前, 小明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不到自己所开车的车身,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 .向外旋转B .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D.向上旋转二、作图题
如图乙所示, 物体 AB 放置在平面镜MN 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井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小欢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于地面的试鞋镜前试穿,但此时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请用作图法说明图甲中看不到新鞋像的原因。
三、填空题
已知河水深为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6m,则该彩灯的 “倒影 ”是 (选填 “实像”或“虚像 ”);“倒影 ”距水面 m ;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 ”相距 m 。
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右手拿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用
(左手 /右手)拿梳子。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变小 /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变大 /变小 /不变)。
(变大
唐诗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浓阴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看到“绿树 ”是因为树叶 绿光; “倒影 ”其实是正立的、等大的
像。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当作平面镜。实验时:
( 1)拿一个与镜前相同的物体放在镜后,让它与镜前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和确定出像的 。
( 2)再拿一个光屏放到镜后承接物体的像,结果光屏承接不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
的像是 像。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些人物需要勾画脸谱,如图演员对着平面镜勾画时,应用了光的 原理; 在画脸谱时,为了看清细微处的差别,演员会靠近镜子,此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不变 ”)
四、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 这是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
( 1)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 (选填 “暗”或 “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 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 。然后只点燃蜡烛A ,移动未点燃
的蜡烛
B ,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
(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
B 却好像点燃了,若在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选填 “能”或“不能 ”)承接到像。
( 4)如图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根据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
A 和蜡烛
A 的像位置
图,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合理即可)。
(答案
参考答案
1.D
2. C
3.D
B
C
6.D
7.D
8.D
9. C
10.B
11.
12.
13.虚像611
左变大不变
直线传播反射虚
大小位置虚
反射不变
暗垂直大小不能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能更方便比较像和物到镜面距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优秀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精品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