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1、了解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检查预习:昔人: 去: 空余: 悠悠: 晴川: 历历: 萋萋: 乡关: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离开,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漂浮。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赏析:借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感叹物是人非,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赏析: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四句登临怀古,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表明“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 自己,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 表达的是一世事苍茫之感以及漂泊异乡的惆怅 之情,重在抒情。
对比理解:首联和颔联中的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描绘画面: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用: 颈联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诗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所思,烘托思乡之情。
全诗运用了 的手法,抒写了诗人 的伤感与 的情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1、下列对《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丽的传说,诗词中的黄鹤楼,学习目标,再读理解内容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黄鹤楼,诗题介绍,作者简介,课前学习,诗文诵读,品析感悟,⑵他为什么而愁,课堂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图片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的历史沿革,作者简介,学习古诗方法,读准字音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