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一意象集中了人类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笔下的月更是姿态可人,给人留下独特 的审美感受。黄州的月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明确写作背景。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反复诵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藻( ) 荇( ) 遂 ( ) 柏( ) 横 ( ) 寝 ( )
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识记生字字形。
zǎ xìng suìbǎi héng qǐn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后经正直人士相救,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听课文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朗读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念:考虑,想到。与:和(我) 为:做,行。 为乐:行乐,作乐,共同游乐。 遂:于是,就。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元 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 般澄净明亮的样子。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指水草。盖:句首语气词,此处表原因。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 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 所以自称“闲人”。如:像。耳:语气词, “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重点的文言现象。1.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齐读课文第一段,请找出相关信息的语句。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心情:
月色入户、 念无与为乐者
两人来到承天寺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哦,那原来时月光投在柏、竹之上而映出的倒影,飘然如仙境一般。描绘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美丽世界。
此处写景没有一个月字,却满眼都是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苏轼把月光比喻成积水,写出月光如水的澄净,而“藻荇交横”,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一正一侧,一静一动,“盖”字又生出恍然大悟之感,原来“积水”并非水,“藻荇”非“藻荇”,一切都因月光的清凉明净,让苏轼产生了幻觉,沉醉在美妙的境界之中,虚实相生,衬托出作者夜游之乐,豁达的心境。
这一部分写景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作者说的“闲人”?结合写作背景和苏轼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里的“闲人”算是苏轼的一种自嘲,因无故被贬而无官无权,本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闲人”,只是不屑于为名利而趋炎附势忙碌奔波的人。 看似闲情赏月,只不过是为排遣郁闷寻求解脱罢了。 此时的“闲”,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苦闷,以及豁达的人生观。
这篇文章通过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借月抒怀,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中的困难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我们要学习苏轼坦荡的心胸、旷达的情怀、笑对人生,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万事万物。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 “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 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 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 负如此良夜呢?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A.(“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1.熟读课文,熟练翻译全文。 2.完成习题巩固,落实重点文言现象。
阅读《苏东坡传》,了解苏轼的一生经历及成就,学习他乐观面对苦难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人生观。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文二篇,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课文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何谓闲人,碧水之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备课ppt课件,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承天寺夜游,问与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