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3课时教案
展开教科书第64~65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以及1米=100厘米。
难点: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教科书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3.提问:你能量一量操场的长吗?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长的地方,用厘米作单位比较繁琐,此时需要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米”同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你猜猜是哪个字母?
指出: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板书:米1m)
2.认识1米有多长。
活动1: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1米的实际长度的直观认识。交流量的结果。
活动2:同桌合作,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用米尺相互测量,使比划出的长度更接近1米。
活动3:小组讨论,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全班交流。
3.认识1米=100厘米。
观察米尺,你能找到其中1厘米的长度吗?同桌合作,指出1厘米。数一数米尺中有多少个1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小结: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4.量一量。
(1)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交流测量的方法及注意点。指出:应从物体的一个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提示学生在量好的1米处作记号,帮助学生在量2米的时候找到开始的端点。
(2)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师生合作,学生观察,交流结果,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3)出示教科书第65页“想想做做”第3题,先估计,再测量。
复习比划1米的长度,让学生用两臂张开的长度简单估测,然后分组测量实际长度。提问:你所估计的长度和实际长度接近吗?
告诉学生,要先在头脑中思考大约有几个1米。
三、巩固练习
1.提问: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学生交流。
2.完成教科书第65页“想想做做”第4题。
(1)量身高,教师先示范,然后同桌合作,交流各自的身高比1米多多少厘米。指导学生把1米和多出的厘米数合起来表示自己的身高。
(2)量一庹的长度,同桌合作,说说大约长1米几厘米。
3.完成教科书第65页“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交流题意。提醒学生写好单位名称。
4.完成教科书第6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师:读题,结合图上信息说说你知道什么。(小明要走85米,小红要走两段64米和30米。)
你知道小红要走多少米吗?
生:64+30=94(米)。小明走的路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1.认识了米。(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
2.通常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
1米 1m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厘米在表示比较长的物体时比较麻烦,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仔细观察,从而建构对米的全面认知。
小学数学五 厘米和米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五 厘米和米第3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口答,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4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