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搭、分、看、摸的活动,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难点:了解物体的平面和曲面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玩过积木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积木。
板书课题。
出示教科书第30页的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找一找,说一说。
师:你们认识图中的物体吗?组织学生交流。
2.分一分,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拿出各小组准备好的学具,玩一玩,说一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
师:你能把这些物品分成几类?组织学生交流,并相互补充。
师:请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把这些物品按形状分一分。
指导学生小组内动手分一分,然后反馈交流。
(1)认识长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你们小组把这样的物体分成一类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并相互补充,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教师板书:长方体)
师:让我们从学具袋中把所有的长方体形状的物品都拿出来。(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你们小组把这样的物体分成一类了吗?
师: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同时思考一下它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并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教师板书:正方体)
(3)认识圆柱。
教师出示圆柱形状的物品。
师:你们小组把这样的物体分成一类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和正方体、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圆柱。(教师板书:圆柱)
(4)认识球。
师:最后还剩下什么物体?
生:是一些球。
师:看一看,摸一摸,看看它们和其他形状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球。教师板书:球。
3.玩一玩。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的每种图形中选一个物体滚一滚、玩一玩,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不同的认识。
生1:正方体的物体滚不动。
生2:球和圆柱都可以滚动。
生3:圆柱圆圆的,上下一样粗。
……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再列举一些相应形状的物体,丰富自己的认识。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在左边的图中数一数有多少正方体、有多少长方体、有多少圆柱和球,然后把数出的结果分别填在表格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图形,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 柱
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认识物体。尽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思维的碰撞,方法一个比一个更有新意,结论一个比一个更加精彩。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将他引往规范的定义上?这还需要教师在往后教学中进一步探究和尝试。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案,共27页。
数学苏教版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苏教版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思索探究,反馈完善,深入感知,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图形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图形第1课时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