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868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蔡元培,京师大学堂牌匾,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大学堂原址,北京大学,北大名人,李大钊,陈独秀,马寅初,时间原因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1.创办时间:2.地位:3.改名:4.校长:
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②办学宗旨——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
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陈独秀: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胡 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茅 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困没再 继续读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
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3.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
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科举取士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代以后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明清时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文章格式。
教会学堂的学生:他们是最早接受西式教育的一部分中国人
1862年由恭亲王奕等奏设,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它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三、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时间:1904年(晚清时期)特点: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内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阶段:三个
第一阶段:仿西欧学制(时间:晚清)
初等教育(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等教育(中学5年)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 3~4年,通儒院5年)
初级师范(=中等教育)优级师范(=高等教育)艺徒学堂(=初等小学)初等实业(=高等小学)中等实业(=中等教育)高等实业(=高等教育)
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时间;1922年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影响: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1872年8月12日,清政府首次派遣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学,你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为什么?
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
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
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
四、《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1)反映了民间心声,具有一定舆论导向作用
(2)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于习惯
(3)丰富人们信息来源和知识来源
(4)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增加了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队伍
二 、商务印书馆——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时间:1905年意义: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
标志: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 第一个学制发展:1922年,参照美国的学制进行改革, 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时间:1898年7月,开办京师大学堂性质: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教 育行政机关改名: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
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 2.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多少年 ( ) A.1000年 B.1300多年 C.1500多年 D.2000多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完美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目录,文学艺术成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奖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艺术的成就,抗日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