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带答案解析).docx
展开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B.燃放烟花C.干冰升华D.牛奶发酵
2. 文明洛阳,从我做起,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公交车能源更新、私家车限号出行
B.加大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工程
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3.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铝,它们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蓝宝石中混有少量的钛和铁,红宝石中含有少量的铬。这里的钛、铁和铬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分子D.原子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雪碧饮料B.生铁
C.二氧化碳D.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固体
5.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过滤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称氯化钠质量
6.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拉瓦锡C.侯德榜D.张青莲
7. 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体积极小D.分子间有空隙
8. (汕头市)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9.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B.消毒酒精C.液氧D.碘酒
10.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消毒剂D.催化剂
11.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2. 人们常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天然气
13. 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O2
1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黄铜表面留有划痕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D.向大理石中加入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15.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
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6.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Fe+2O2点燃Fe3O4
B.CO+CuO△Cu+CO2
C.Zn+CuSO4=ZnSO4+Cu
D.SO2+2NaOH=Na2SO3+H2O
17. 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B.氧气C.水D.氧元素
18. 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低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19. 下列有金属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很高,受热不会熔化
B.铁器表面的铁锈具有致密的结构,因此它能保护内部的铁不再锈蚀
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D.被腐蚀的铁制品不应该回收
20.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
21. 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A.226B.88C.138D.31
22. 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B.充入氧气C.放入一小包铁粉D.充入二氧化碳
23. 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绝空气B.隔绝可燃物C.改变可燃物性质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4.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定气体密度B.伸入燃着的木条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25. 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它们混合密闭在一容器中,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并与加热前比较(见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24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D.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26.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3)金刚石______,
(4)+2价的镁元素______.
27. 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______(填“增大”或“减小”).8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2)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3)8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8. 如图是A、B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据图分析:
(1)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A和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9. 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产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0.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走进厨房,你会发现煤气罐被方便、价廉的管道天然气代替了,天然气属于______能源(再生,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厨房里,你还会发现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油腻的碗筷既快捷又干净,这是由于洗涤剂具有______功能。
(2)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大约降至原来的.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31.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______ ,加药品后试管口还应放置一团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 ______(填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______ 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若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______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单选题
1. 【答案】C
【解析】解:A、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牛奶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D
【解析】解:A、公交车能源更新、私家车限号出行可以防污染是可行的;故答案错误;
B、加大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工程防治水污染也是可行的,故答案错误;
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也是可行的,故答案错误;
D、分类回收垃圾是正确的,但是露天焚烧是错误的.故答案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因此要用清洁能源代替和燃煤脱硫技术;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可以大量的植树造林.
本考点考查空气污染的措施,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要防治气体污染就要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和使用清洁能源等;粉尘污染主要是分类回收和植树造林.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答案】B
【解析】解:这里的“钛、铁和铬”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钛、铁和铬”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物等物质中的“钛、铁和铬”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答案】C
【解析】解:A、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生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B错;
C、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如果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如果不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 【答案】B
【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着试管外壁,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来确定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称量氯化钠时左右两盘应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 【答案】A
【解析】解:A、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C、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D、张青莲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答案】A
【解析】解:犬是一种嗅觉很灵敏的动物,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就更是了,它能嗅出毒品是因为构成毒品中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应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基本特征解答此题。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且一般且有不同的气味,嗅觉灵敏的缉毒犬正是利用这一性质来嗅出毒品的。
8. 【答案】A
【解析】解: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
9. 【答案】C
【解析】解: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消毒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0. 【答案】D
【解析】解:“神州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说明NiFe2O4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而没有说是和二氧化碳反应,故NiFe2O4可能不是反应物;NiFe2O4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NiFe2O4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催化剂.
故选:D.
解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的捕捉,在题干中题目特别强调亚铁酸镍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据此结合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 【答案】D
【解析】解: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
故选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 【答案】C
【解析】解:A、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A错误;
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B错误;
C、CO2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就是指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之一,不燃烧是不会产生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有关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不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学生应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关心环境,关心社会.
13. 【答案】B
【解析】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再利用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CO2↑+H2O,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1个Ca原子,6个O原子,H原子为2个,C原子为2个;生成物中已有2个H原子,3个O原子和1个C原子;还差1个Ca原子,3个O原子,C原子为1个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B.
本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CO2↑+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个数不变,来确定X的化学式.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14. 【答案】C
【解析】解: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A错误;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铜表面留有划痕,B错误;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正确;
D、大理石不溶于水,D错误;
故选:C。
A、根据硫燃烧现象分体;
B、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大理石的溶解性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5. 【答案】D
【解析】解:A、本实验的实验现象为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选项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B、图示中实验,乒乓球碎片、滤纸碎片均是可燃物、均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C、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故选项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故选:D。
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 【答案】C
【解析】解:A、3Fe+2O2点燃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O+CuO△Cu+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Zn+CuSO4=Zn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D、SO2+2NaOH=Na2S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答案】D
【解析】解: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氧化物,所以错误.
B、制氧气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所以错误.
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所以错误.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
故选D.
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18. 【答案】D
【解析】解:A、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充足,故选项错误;
C、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故选项错误;
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条件,在燃烧的条件中,必须同时具备,只有这样可燃物才能充分地燃烧。
19. 【答案】C
【解析】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B、铁锈是疏松多孔的结构,不能保护内部铁,反而会加速铁的锈蚀,故说法错误;
C、因为铁制品容易生锈,因此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故说法正确;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C.
A、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进行解答;
B、根据铁锈是疏松多孔的结构分析;
C、根据防锈的措施分析;
D、根据合理使用金属资源的方法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注重基础,难度不大,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运用.
20. 【答案】A
【解析】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图中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0、11、12,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2+8=1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第一种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第二种粒子: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第三种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 【答案】C
【解析】解:已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226−88=138.
故选C.
由已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2. 【答案】B
【解析】解:A、真空包装隔绝氧气,能延缓食品变质,该方法可以采用,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细菌的繁殖,充入氧气,加快了袋装食品变质,该方法不能采用,故选项正确.
C、放入一小包铁粉,铁粉是双呼剂,即能吸收氧气又能吸收水分,能延缓食品变质,该方法可以采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延缓食品变质,可用于食品防腐,该方法可以采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食品变质的原因是食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必须隔绝氧气和水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食品变质的原因、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答案】D
【解析】解:A、用高压水枪喷水不能达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的目的,故不选;
B、用高压水枪喷水不能使可燃物撤离火灾现场,不是喷水灭火的目的;故不选;
C、用高压水枪喷水对可燃的性质没有丝毫的改变,如果可燃物能与水发生反应,喷水反而会造成更多麻烦.所以,喷水灭火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可燃物的性质.故不选;
D、用高压水枪喷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
故选D
向燃烧物洒水用水带走燃烧物的热量,可以降低燃烧物温度,当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可燃物的燃烧就会熄灭,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4. 【答案】B
【解析】解:A、三种气体密度不同,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方法;故A错误;
B、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故C错误;
D、倒入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红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5. 【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2g−2g=10g,所以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0g;
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30g−2g=28g,所以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28g;
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以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30+6+3=12+2+x+3,x=24.所以丙的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24g−6g=18g.
A.由以上分析可知,x=24,故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丁可能是催化剂,故正确;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0g:18g=5:9,故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根据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二、 简答题
26. 【答案】2H N2 C
【解析】解:(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可以表示为N2;
(3)金刚石可以表示为C;
(4)+2价的镁元素可以表示为.
故填:2H;N2;C;.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元素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7. 【答案】增大 85g 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大于
【解析】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8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85g;
(2)曲线交点M的含义表示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
(3)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
8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增大,85g;(2)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大于;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解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健.
28. 【答案】得;MgCl2
【解析】解:(1)B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A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B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
(1)得;
(2)MgCl2。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9. 【答案】0.4
【解析】解:(1)由图中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0.4g。
故填:0.4。
(2)设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2
x0.4g
98x=20.4g,
x=19.6g,
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g100g×100%=19.6%,
答: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1)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 填空题
30. 【答案】不可再生 CH4+2O2CO2+2H2O 乳化 吸附
【解析】解:(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洗涤剂对油脂类物质具有乳化作用;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为:
(1)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乳化;
(2)吸附。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其节能环保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小。
四、 探究题
31. 【答案】长颈漏斗;A;检查装置气密性;棉花;2KMnO4△K2MnO4+MnO2+O2↑;稀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解:(1)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装置,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药品后试管口还应放置一团棉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填:A;检查装置气密性;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长颈漏斗的作用就是方便向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的,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在用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从b管进入;故填:稀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
(4)在装置C中加入了多孔隔板,可以通过弹簧夹来控制反应,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始或终止实验;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根据B装置中仪器的特点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完成该题的解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装置是一种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故可以参照启普发生器的优点来解答该题.
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能够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难度不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 单选题(共25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30
6
3
反应后质量/g
12
2
x
3
评卷人
得分
二、 简答题(共4题)
评卷人
得分
三、 填空题(共1题)
评卷人
得分
四、 探究题(共1题)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安全无小事!应树立安全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