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带答案解析).docx
展开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 为预防贫血,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锌B.铁C.氟D.钙
2.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闻气味
B.
检查气密性
C.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
稀释浓硫酸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4.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分子:2H
B.两个氢分子:2H
C.一个镁离子:Mg+2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2
5. 下列除杂或鉴别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
C.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D.用氢氧化钙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C.
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D.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7.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为蓝色
B.a点固体为Zn、Cu、Ag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8. 利用下述实验器材,能正确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A.AB.BC.CD.D
9.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B.磁铁吸引铁屑C.电暖风通电取暖D.粮食酿酒
10. 对下列现象成因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深秋出现霜冻--水蒸气的凝华
B.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漫反射
C.暖壶内壁出现水垢--硬水软化引起的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氧气、水和铁发生化学反应
11. 下列四种物质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硅B.冰C.玻璃D.食盐水
12.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3.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故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酸性溶液的pH值都小于7,故pH值小于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平衡力的特点,故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14. 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a吸引大头针比b多,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B.乙: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旺,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C.丙: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丁:磁铁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5. 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做了“电池+口香糖铝箔纸=取火工具”的实验,如图所示:
铝箔纸是在纸的表面涂上一层铝箔。取铝箔纸,将其剪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条状,将带铝箔一面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很快发现纸条中间较窄处开始冒烟,起火苗。请同学们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说明铝具有______性。(写出铝的一条物理性质)
(2)铝箔纸起火的原因是______。
(3)写出铝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替代能源,它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C2H5OH)调和而成,它不但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且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1)乙醇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2)某胃溃疡病人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原因是______。
(4)在水中加入洗洁精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有______功能。
(5)人体组织里的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利用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球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乙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丙实验中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____;实验结束,要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19. 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于是对该漂白液的漂白原理、是否还有效及其成分是什么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粉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③HClO不稳定,受光照时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气体。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他们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交流讨论】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外一种常见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验证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提出问题】该漂白液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2CO3;猜想三:NaCl、Na2CO3、NaOH。
【进行实验】
(1)小立验证猜想三。他向该漂白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猜想三正确。大家一致认为小立的实验方案不科学,原因是______。
(2)小刚取适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一。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含有NaOH,大家经过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向该漂白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加入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三不正确,从而证明猜想二正确。该实验中若用饱和石灰水代替CaCl2溶液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_。
【反思拓展】
(1)为了避免漂白液失效,我们在保存和使用时应避免光照,用完后及时拧紧瓶盖。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20.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E可作为干燥剂,I在溶液中是一种红褐色沉淀,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转化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反应⑤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预防贫血,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铁元素,故选项正确。
C、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选项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氟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 【答案】D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放回滴瓶;不能用水清洗滴管,否则原试剂会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答案】D
【解析】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不是只能含有一种溶质,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一定会析出晶体,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则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答案】B
【解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氮原子表示为:3N,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Na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B。
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 【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铵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鉴别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 【答案】B
【解析】解:A、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应设计对比试验,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C、将铁和铜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Fe、Cu均能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Fe>Ag,Cu>Ag;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判断。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 【答案】C
【解析】解: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Zn+2AgNO3=Zn(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加;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的质量会减少。
A、d点是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锌粉,d点溶液为硝酸锌溶液,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发生了锌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硝酸银溶液有剩余,固体为Ag,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点是锌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锌、硝酸铜两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是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固体是银和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 【答案】B
【解析】解: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还需要药匙、托盘天平,故选项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不能正确完成相应实验。
B、测金属块的密度,可用的仪器有量筒、天平、细线、水,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为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1;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故选项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能正确完成相应实验。
C、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使用正方体木块和海绵,作用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目的,故选项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不能正确完成相应实验。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仪器除了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还需铁架台、药匙、棉花、火柴等,故选项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不能正确完成相应实验。
故选:B。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测金属块的密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 【答案】D
【解析】解:A、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磁铁吸引铁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电暖风通电取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磁铁吸引铁屑、电暖风通电取暖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 【答案】B
【解析】解:A.深秋出现霜冻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B.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在煮沸的过程中,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形成水垢,选项说法正确;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氧气、水和铁发生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霜的形成原理来分析;
B.根据彩虹的形成原理来分析;
C.根据水垢的形成原理来分析;
D.根据铁锈蚀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属于物理、化学的综合知识,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1. 【答案】D
【解析】解:A、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硅属于半导体;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C、玻璃没有固体的熔沸点,不属于晶体,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故选项错误。
D、食盐水能导电,属于导体;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属于混合物;符合如图所示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有固体的熔沸点;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晶体、导体、混合物、单质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 【答案】A
【解析】解: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A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故C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故选:A。
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C、根据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考虑;D、根据分子间有引力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3. 【答案】C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如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是不能产生声音的,选项说法错误;
B.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碳酸钠等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C.酸性溶液的pH值都小于7,故pH值小于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选项说法正确;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一定是平衡力,还需要看是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平衡力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4. 【答案】C
【解析】解:A.在甲实验中,a吸引大头针比b多,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分析正确;
B.在实验乙中,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旺,说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分析正确;
C.在丙实验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甲烷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无法证明含有碳元素,分析错误;
D.在实验丁中,磁铁改变了小铁球的运动轨迹,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正确。
故选:C。
A.根据电磁现象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组成的探究方法来分析;
D.根据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解题时根据所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二、 简答题
15. 【答案】导电 接通电源后造成短路,且窄的地方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使温度达到了铝箔的着火点 4Al+3O2−点燃2Al2O3
【解析】解:(1)取铝箔纸,将其剪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条状,将带铝箔一面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很快发现纸条中间较窄处开始冒烟,起火苗,说明铝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2)铝箔纸起火,是因为接通电源后造成短路,且窄的地方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使温度达到了铝箔的着火点。
(3)铝箔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点燃2Al2O3。
故答案为:
(1)导电;
(2)接通电源后造成短路,且窄的地方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使温度达到了铝箔的着火点;
(3)4Al+3O2−点燃2Al2O3。
(1)根据题意,取铝箔纸,将其剪成中间窄两头宽的条状,将带铝箔一面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很快发现纸条中间较窄处开始冒烟,起火苗,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3)铝箔燃烧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答案】可再生 C2H5OH+3O2−点燃3H2O+2CO2
【解析】解:(1)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3H2O+2CO2。
故答案为:
(1)可再生;
(2)C2H5OH+3O2−点燃3H2O+2CO2。
(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答案】合成材料 Mg(OH)2+2HCl=MgCl2+2H2O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乳化C6H12O6+6O2−酶6CO2+6H2O
【解析】解:(1)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在水中加入洗洁精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故填:乳化;
(5)人体组织里的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6CO2+6H2O;故填:C6H12O6+6O2−酶6CO2+6H2O。
(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三、 探究题
18. 【答案】调节装置内的气压 先膨胀后变瘪 比较CuO和MnO2对H2O2的催化效果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
【解析】解:(1)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因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的气压;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由于氧气被消耗,装置内的压强变小,小于实验前的压强,气球变得更瘪,所以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后发生的变化是先膨胀后变瘪;故填:调节装置内的气压;先膨胀后变瘪;
(2)乙实验的两只试管中是相同体积的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只试管加入的是二氧化锰,另一只试管中加入的是等质量的氧化铜,根据实验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比较CuO和MnO2对H2O2的催化效果;故填:比较CuO和MnO2对H2O2的催化效果;
(3)丙实验中金属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实验结束,要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故填:集中火焰,提高温度;防止液体倒吸使试管炸裂。
(1)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装置内的气压变化来分析;
(2)根据实验设计来分析;
(3)根据提高火焰温度的方法以及防止液体倒吸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实验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实验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19. 【答案】取适量漂白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的布条,发现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O2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气体,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若溶液中有Na2CO3,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Na2CO3+2HCl=2NaCl+CO2↑+H2O酚酞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等)不可行,引入NaOH,会干扰NaOH的检验
【解析】解:【进行实验】依据题中【查阅资料①②】可知如果漂白液已完全失效,就不能使有色织物褪色,所以实验方法取适量漂白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的布条,发现布条没有明显变化,故填:取适量漂白液于烧杯中,放入有色的布条,发现布条没有明显变化;
【交流讨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HClO分解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外一种常见气体应该含有氧元素,是O2,因为氧气的助燃性,检验方法是 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气体,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故填:O2;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气体,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进行实验】(1)依据猜想中的物质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若溶液中有Na2CO3,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2)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故填:Na2CO3+2HCl=2NaCl+CO2↑+H2O;
(3)因为验证是否含有NaOH,即验证氢氧根离子,加入的试剂可以是酚酞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等);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为生成了NaOH,就无法验证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故填:酚酞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铁溶液等);不可行,引入NaOH,会干扰NaOH的检验。
【进行实验】依据题中【查阅资料】信息分析;
【交流讨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出HClO分解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外一种常见气体;依据氧气的助燃性推出检验方法;
【进行实验】(1)依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分析;
(2)依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方程式;
(3)依据氢氧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出加入的试剂;依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物分析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利用题中信息及反应原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要求思维缜密,实验分析能力强。
四、 推断题
20. 【答案】Fe(OH)3CaO+H2O=Ca(OH)2复分解反应 除铁锈
【解析】解:(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E可作为干燥剂,I在溶液中是一种红褐色沉淀,所以I是氢氧化铁沉淀,E生成的F和G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红色固体B转化成的G会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G可以是氯化铁,B是氧化铁,H会转化成氧化钙和D,所以H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A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A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I物质的化学式为Fe(OH)3;
(2)转化⑥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反应④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⑤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除铁锈。
故答案为:(1)Fe(OH)3;
(2)CaO+H2O=Ca(OH)2;
(3)复分解反应;
(4)除铁锈。
根据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E可作为干燥剂,I在溶液中是一种红褐色沉淀,所以I是氢氧化铁沉淀,E生成的F和G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红色固体B转化成的G会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G可以是氯化铁,B是氧化铁,H会转化成氧化钙和D,所以H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A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A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 单选题(共14题)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B
量筒、天平、细线、水
测金属块的密度
C
正方体木块、海绵各一块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D
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
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评卷人
得分
二、 简答题(共3题)
评卷人
得分
三、 探究题(共2题)
评卷人
得分
四、 推断题(共1题)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