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学生课堂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键词: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 反思
【教材分析】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木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都是碳的单质,而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因此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放在石墨的内容中介绍。本课题内容既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同时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教材中介绍了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等等。
【学习者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目前湘潭市最大的民办初级寄宿制中学,学生主要来自于湘潭市及周边各地州市,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但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相对较少。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充分活动起来,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的构建,把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和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鉴赏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无止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途对应性质,性质归因结构
【教学难点】
改变结构可以创造物质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PPT
红墨水、活性炭……
小刀、玻璃刀、玻璃、尺子、烧杯、HB铅笔、6B铅笔、电池、灯泡、导线、开关、注射器……
金刚石结构模型、石墨结构模型、C60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学生课堂资料】
整理信息:(阅读教材P106-P109)
验证信息:
活动一:感知“金刚石”的硬度
实验用品:玻璃刀、小刀、玻璃片、尺子、手套等
验证步骤:(为了安全,实验时请戴上纱手套!!!)
1.用小刀沿着尺子在玻璃片上刻划,有何发现?
2.用玻璃刀沿着尺子在玻璃片上刻划,又有何发现?
活动二:体验“石墨”的特性
实验用品: 转笔刀,HB、6B铅笔 、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
验证步骤:
1.将HB和6B铅笔分别削出铅笔芯粉末,置于滤纸上观察,什么颜色?用手捏一捏,有什么发现?
2.将两到铅笔芯分别联于带有小灯泡的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感受“活性炭”的作用
实验用品: 烧杯、注射器、活性炭、 红墨水、棉花等。
验证步骤:
用小烧杯取半杯红墨水,将其中一半倒入抽出活塞的注射器(注射器中加有棉花和活性炭)中,并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另一个小烧杯,将两个小烧杯中的水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四:鉴赏“结构美”
请参考教材P106(P107),自己动手拼出金刚石(或石墨)的结构模型。
【教学反思】
一、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按照“了解用途,对应结构——认识结构,问题归因——改变结构,创造物质”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条理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通过师生共游“碳府”进行课堂导入,欣赏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效果很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验证信息”等 三个环节来获取新知。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活动开展有序、高效。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验证信息”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裁玻璃、验证铅笔芯可导电 、活性炭的吸附性”等三个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也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强化。同时,还要完成金刚石(或石墨)的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证据推理能力得到提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能从微观结构来分析宏观的性质,对学生“从微知宏”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8~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运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活动一:
“碳府”巡游
观看、欣赏
PPT展示图片
利用“碳府”巡游,整体感知碳单质的相关知识。创设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用途,对应性质
活动二:了解用途,对应性质。
学生们先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碳单质的相关知识。然后,学生们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整理信息、验证信息(完成三个验证实验)。
学生们合作学习
PPT展示图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并在倾听中汲取他人思维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活动三: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们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PPT补充金刚石、石墨及活性炭的用途视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展示。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认识结构,问题归因
活动四:认识结构,问题归因
组织学生运用给出的球棍模型拼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鉴赏结构美。
学生积极动手,仔细观察模型
PPT展示模型
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提高学生的宏观意识和微观辨析能力
改变结构,创造物质
活动五:改变结构,创造物质
结构决定性质。
改变结构,就可以创造物质。
同学们思考、讨论
视频展示:人造金刚石
改变结构,创造物质
活动六:举一反三
石墨——C60——创造其他物质
石墨——石墨烯
碳纳米管等等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
PPT展示
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回归教材
活动七:回归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
课堂小结
活动八:课堂小结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金刚石、石墨及C60等物质,让我们来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吧!
学生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上网查阅有关石墨烯的相关知识,在班上进行交流。
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物质
用 途 物理性质
金刚石
石墨
活性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展示图片,学以致用,反思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学以致用,梳理知识,播放视频,实验探究,播放微课视频,分组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