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展开章节名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学科
地理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任教的学校
一、本课学习内容概述
1.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二、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三、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 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知道几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在地图上找出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 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学情分析
由于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热情较高,思维活跃。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学习重点
知道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1.欣赏世界各地地形图片和视频剪辑,直观感受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2.PPT呈现地形特征表格,指导自学、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反馈后讲解。
学习难点
学会区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表格比较,帮助学生从海拔、地面起伏两方面区分五种基本地形。通过PPT演示、读图抢答、当堂训练巩固、突破知识难点。
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
PPT多媒体课件、视频、视频剪辑与播放软件、摄影和网络平台
七、学生学习活动概述
1.导入新课:学生通过欣赏世界各地地形图片、视频剪辑,获得对基本地形的直观感性认识。
2.学习目标概览:通过阅读板书、课件呈现学习目标,把握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3.知识点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每个学习目标的学习,都经过了自学、精讲、当堂练习等环节来达到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其中,又根据每个学习目标的特点,设置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抢答、趣味活动等学习环节,实现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
八、教师指导活动概述
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世界各地地形图片、视频剪辑。并通过语言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形的类型和特征。
2.学习目标概览:板书、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并逐条简介。
3.知识点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每个学习目标的学习,都经过了自学指导、学生反馈后讲讲解、指导当堂练习等环节来达到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其中,设置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抢答、趣味活动等学习环节,实现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突破。
九、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专注程度、活动参与度、小组协作、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
观察评价、口头评语评价、口试、展示和评语评价等
十、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学习阶段
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评价方法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世界各地地形图片、视频剪辑。
2.通过语言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形的类型和特征。
观看图片、视频剪辑。根据教师引导,思考地形类型和特征。
课前用PPT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剪辑视频。课堂演示多媒体课件,用视频播放软件播放典型地形的视频。
观察评价。通过学生神态、表情等,评价其专注程度,判断是否开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呈现学习目标
1. 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2. 板书标题,呈现学习目标。并逐条简介。
逐条阅读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如点头示意。
多媒体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观察评价。通过学生神态、反馈判断学习状态。
三、自学、讲练
学习目标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通过课件呈现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P33,回答:(2分钟)
1. 什么是地形?
2. 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你能用身边的例子解释吗?。
3. 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
按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划出重点内容。
回答教师提问。
用PPT演示自学指导。
利用PPT自动切换幻灯片功能控制时间。
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阅读教材情况。
2.口试。提问,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检验自学效果。
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举例说明海拔、相对高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互动环节:找一个学生来做对比,假设把地面看作海平面,我的海拔就是指头顶最高点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我的身高1.6米;而该生的海拔就是该生的头顶最高点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该生的身高1.5米;而我俩的相对高度就是我头顶最高点与该生头顶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我俩的高度差是0.1米。
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插图展现海平面、陆地地形,结合动画演示,讲解概念。
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的反馈,评价参与程度、理解程度。
2.互动表现评价。对互动表现进行口头评语评价。
通过课件呈现
当堂训练(一)教材P33活动题
阅读教材活动题,回答老师的提问。对PPT演示作出及时反馈。
用PPT呈现题目。
动画演示解题思路。
2.口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2:
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通过课件呈现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34,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3分钟)
按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用PPT演示自学指导。
用PPT自动切换功能控制时间。
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阅读教材情况、小组讨论的合作与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
指导学生读图、及时反馈、讲解
1.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回答教师提问。
2.读图抢答。
多媒体课件演示,对比地形特征,完成表格填写。
用PPT呈现题目、图形、答案
1.口试。提问,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检验自学效果。评价学生抢答结果
2.评语评价。通过口头评语评价小组讨论情况和表格填写结果。
当堂训练(二)
指导学生完成当堂练习、重点讲解
1.独立完成训练题目。
2.回答老师的提问。
用PPT呈现题目。
动画演示解题思路。
2.口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学习阶段
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评价方法
学习目标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
通过课件呈现
自学指导三:
阅读教材P35,完成以下题目:(4分钟)
讲解题目
按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用PPT演示自学指导。
用PPT自动切换功能控制时间。
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阅读教材情况、题目完成情况。
2.口试。通过问答检验自学效果。
学生反馈后教师讲解。
补充山脉、走向、山系的概念。
陆地上高俊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回答老师提问。
用PPT呈现世界地图,用动画演示世界两大著名高山带和世界之最。
1.观察评价。
2.口试。通过问答检验学习效果。
当堂训练(三)
指导学生读图、讲解题目
阅读完成当堂练习,回答提问
PPT呈现训练题目和答案
1.口试。通过问答检验当堂练习效果。
四、小结
PPT演示,总结知识点: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3.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
4.世界之最
跟随教师讲解及时反馈
PPT呈现知识要点
1.观察评价。
五、趣味活动
1.讲解活动内容和要求:前后两桌四人一小组,利用橡皮泥制作陆地四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2.点评和展示各组的地形模型
小组讨论、协作制作四种基本地形模型。
展示、讲解地形模型。
PPT呈现活动内容和要求。
照片记录活动过程、成果,并在网络平台展示,供师生评议,探讨活动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延续的可能。
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活动完成效果。
2.展示、讲评。展示小组成果,并简要讲评反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拔和相对高度,海底地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