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展开教师:导入新课(制造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没过多久这几张“蝴蝶”图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学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能从中找到答案,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引出课题:等高线地形图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产生兴趣,主动构建学习目标,等高线的知识较难理解,也枯燥无味,只有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听课的效果。
展示学习目标:(2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学习目标,层层递进,提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等高线吗?能说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吗?大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准确的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吗?
新课讲解:(20分钟)
(一)等高线的概念(3分钟)
1.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展示图片,给出各点的海拔高度,然后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让学生们读图分析、自己概括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总结:等高线就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教师描出点A B C D引导学生观察A点和B点的海拔高度,A点和C点,C点与D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 1 \* GB3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 2 \* GB3 ②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等高距相同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5分钟)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找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
学生观看微课后讨论,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步骤:
测量山体一定数量地点的海拔高度
把这些点进行垂直投影
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因此,要通过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在微课视频中直观演示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及等高线地形图和实际山体模型的转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为下一步知识点的学习打基础。
(三)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及判断坡度的陡缓(12分钟)
1、教师创设情景:同学们爬过山吗?如果大家去爬山,拿到的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如何去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提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结合实体图,让学生在观察实体图的基础上掌握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课件,学生总结: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
(利用板图巩固练习,突破难点)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当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2、学生观察PPT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的陡缓,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评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巩固反馈:实践操作,分享交流(5分钟)
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绘画如何在手指上去找出山体的不同部位,讨论完成,小组派代表分享交流讨论成果。
设计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而这样的设计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有利于识记知识,并且能更好的掌握巩固知识,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在学生展示环节指出山体部位,并且让学生展开手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课本39练习题:(3分钟)
叫学生到讲台上回答问题,教师讲解答案,学生对于学会的知识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5分钟)
让学生发言,各抒己见,谈谈收获,教师前后呼应再次引出红河谷“蝴蝶图”之谜,学生回答“蝴蝶图”就是红河谷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师拿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山体模型带领学生做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等高线的重要知识,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边观察山体模型,一边回顾知识点,更直观,更形象,能够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拓展提高(2分钟)
(2: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山体模型中,让学生找到山谷教师做一个小实验,拿一杯水模拟大气降水,倾倒在模型图的山谷中,让学生注意观察,揭示河流发育于山谷的地理常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作业布置:完成填充图册23—24页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概念 板图板画
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教学反思:
以海拔为基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对于初次接触地理专业性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从一些弯弯曲曲的线中能看出哪里是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识别坡度的陡缓、这些知识较难理解。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学生较难理解,我通过采用微课动画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让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另外通过等高线图与实地地形景观图对应呈现方式的展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山谷和山脊的知识点时,利用板图学练结合,让学生比较理解记忆,突破难点。
学生自己在手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参与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从“做中学”体会知识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学习目标。
学习效果评价:
1、课堂表现:本节课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思维与课程进度保持统一,积极回答问题,整理笔记。
2、教学方式的变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构建学习目标,参与课堂讨论。
3、实践活动中,全班学生都能做到手绘等高线地形图,将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巩固联系环节的练习题学生能够找出准确答案。
4、作业完成较好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标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等高线地形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1.等高线的概念 2.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断坡度的陡缓。
本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的第二课时,建立在学生知道世界五大基本地形单元、海拔及计算相对高度的基础上学习本部分内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小学时未接触这门课程,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一些影视作品和网络媒体,对于等高线地形图没接触过,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是七年级上册的难点,内容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加之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因此,要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强化直观性。中学生好动,参与意识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式:讲授法、归纳法、情景假设法、演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展示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课的剪辑与配音、白板的使用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道等高线的概念、会说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够准确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陡坡、缓坡。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白板 微课
教学流程示意图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及反思,共4页。
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