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 定义与命题(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3911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教案设计
展开八上《定义与命题》
教学目标
1.从具体的实例中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
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开学了,小明同学在向同学们介绍他在暑假的一次旅行.
先是乘坐一辆按里程收费的车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许多很长很长的车子,我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伍用400元换了一张标有时间、地点的纸片,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我的大包小包后,我排队坐上了一辆很长很长的车子,车子跑得好快,一小时可以跑300千米,我很快来到了那个曾经在2008年召开国际性的综合型运动会的大城市,那个地方有一条很长很长像龙一样的古建筑,气势磅礴……
其实,我是一个“小驴子” ,喜欢户外运动.
请你对这段话,用一些生活名称或专业术语进行改写,使语言的表达更为简洁。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交流.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体会引入定义的必要性.
二、形成概念、巩固新知
定义的概念: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给出它的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1)举例说出生活中和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商店降低商品定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
(2)“你说我猜”活动.
无理数
直角三角形
方程
三角形
因式分解
(3)观察下列整式的次数和项数,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给以名称,并作出定义.
x2-2x-1,2x2+3x+1,x2-2xy+2y2,4a2-4ab+b2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密性.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三、继续探知、不断巩固
引例:
对顶角相等
鸟是动物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愉快的暑假
若a2=b2,则a=b.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观察下列命题,说一说他们的共同之处.
如果两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相同.
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积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归纳: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
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
(3)你能说出命题“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的条件和结论吗?
(4)说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
对顶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角的余角相等.
归纳命题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命题结构的存在.
师生共同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强化认识命题的概念.
感受命题的基本结构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寻找条件和结论的方法.
四、小结反思,形成结构
对照今天学习的《1.2定义与命题》,回顾前面学习的《1.1认识三角形》,找找两节课之间的相关性,领悟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说说你的认识.
学生思考,交流想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一般流程及其数学知识发展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2 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2 定义与命题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真假命题的辨析,寻找“条件”与“结论”,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燕尾模型”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拐点模型”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