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机器人跳舞 B.蜻蜓点水 C.钟乳石长大 D.滴水穿石
2.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大致是海平面以下2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20千米之间
B.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决定的
C.生物圈要具备生物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D.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栖息地遭破坏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人类的大量捕杀
D.青蛙之间的种内生存斗争加剧
4.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松土、施肥,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水 ③温度 ④阳光 ⑤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①④③
5.如图,向甲、乙试管内加入等量澄清的肉汤,然后煮沸,静置,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甲中的肉汤变质,乙中的肉汤未变质。该实验的变量是( )
A.氧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形状 D.肉汤静置时间
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 ⑤→⑦→③→① B.⑦→⑤→③→②→①
C.⑥→⑦→③→① D.⑤→⑦→③→②→①
7.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在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中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 )
A.盖上盖玻片 B.展平
C.滴水 D.取材
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命现象,与此现象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9.“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但牡丹不具备(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上皮组织 D.营养组织
10.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划破时人会感到疼,有时会流血,这说明构成皮肤的组织有( )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C.保护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11.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以下关于青蒿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受精卵→器官→组织→植物体
D.受精卵→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12.诗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描述的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有茎叶分化
B.都有输导组织
C.生殖都离不开水
D.都是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1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为绿色开花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4.“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了凉爽。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蒸腾作用会持续增强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于光合作用消耗的水分
15.将一片刚摘下的蚕豆叶片浸在盛有70摄氏度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片正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正面气孔多
B.叶片正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正面气孔少
C.叶片背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背面气孔多
D.叶片背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背面气孔少
1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B.该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D.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叶片不会产生淀粉
17.生物学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下列关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提高大棚内氧气的浓度 B.施加“气肥”
C.合理密植 D.增加光照时长
18.山亭区北庄镇洪门葡萄非常好吃,葡萄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4分)
19.(16分)小明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二: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三: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如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2)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3)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到上述结论? (填“能”或“不能”)。
(4)甲、丙两组 (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
(5)该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若有请提出改进建议 。
(6)从植物结构层次看,吊兰的叶属于 。
20.(16分)如图分别为显微镜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台显微镜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 ] 和[ ] 。
(2)若显微镜视野中的B细胞在视野右下方,为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用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 ]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图中的 (填A或B)。
(5)百香果酸酸甜甜,酸性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 。
(6)在植物细胞中,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是结构是[ ] 。
(7)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的细胞结构是[ ] 。
21.(16分)小明同学做了“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并根据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绘制了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图甲)和蚕豆叶表皮示意图(图乙)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
(1)制作叶横切面徒手切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
A.迅速地一次切割
B.缓慢切下
C.迅速来回拉切
D.缓慢来回切
(2)图甲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 ,该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 ,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构[ ] 中有运输营养物质的输导组织。
(3)在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时,小明应撕取图甲中的[ ] 做成临时装片,原因是 。
(4)图乙中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 围成的,它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 的通道。
22.(16分)某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环境处理一昼夜后,移至甲一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2)如果将漂洗后的甲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依据甲叶片出现的颜色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样,如果将乙、丙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的是 叶片,原因是 。
(3)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为提高温室里的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
(4)如果将丙叶片及其装置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该同学判断是由于蒸腾作用所致,该结论是否科学? ,理由是 。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2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机器人跳舞 B.蜻蜓点水 C.钟乳石长大 D.滴水穿石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的繁殖,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
ACD、机器人跳舞、钟乳石长大、滴水穿石都属于自然现象,无生物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关键。
2.(2分)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大致是海平面以下2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20千米之间
B.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决定的
C.生物圈要具备生物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D.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形成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形成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决定的。
故选:A。
【点评】生物圈占地球的一薄层,岩石圈的表面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3.(2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栖息地遭破坏
B.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人类的大量捕杀
D.青蛙之间的种内生存斗争加剧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解:A、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60%,是造成青蛙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是造成青蛙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C、人类的大量捕杀,造成粮食减产,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20%,是造成青蛙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D、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属于正常的种内斗争现象,有利于优良后代的生存繁衍,不是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原因。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威胁蛙类生存的原因。
4.(2分)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松土、施肥,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水 ③温度 ④阳光 ⑤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①④③
【分析】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分析答题。
【解答】解:农民伯伯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由分析可知,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说明蔬菜的生长需要②水分,松土使土壤疏松,利于⑤空气的进入,为根的呼吸提供氧气,施肥是为蔬菜提供①营养物质,白天将草帘卷起、傍晚把草帘放下说明生物生存需要④阳光,寒冷的数九天气需要点燃火炉天,说明需要适宜的③温度。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5.(2分)如图,向甲、乙试管内加入等量澄清的肉汤,然后煮沸,静置,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甲中的肉汤变质,乙中的肉汤未变质。该实验的变量是( )
A.氧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形状 D.肉汤静置时间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解答即可。
【解答】解: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微生物(细菌),目的是探究细菌是微生物(细菌)肉汤变质的原因.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6.(2分)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⑦→⑤→③→②→① C.⑥→⑦→③→① D.⑤→⑦→③→②→①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解答即可。
【解答】解: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③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试题难度一般,对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7.(2分)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在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中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 )
A.盖上盖玻片 B.展平
C.滴水 D.取材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解:图中材料重叠,说明没有把撕取的材料在水滴中展平。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
8.(2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命现象,与此现象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分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生物的遗传与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有关,C符合题意;
D、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属于基础题,是中考的常考题目。
9.(2分)“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但牡丹不具备(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上皮组织 D.营养组织
【分析】植物体具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动物体组织具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解答】解:牡丹是植物体,具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明白动植物体组织的不同。
10.(2分)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划破时人会感到疼,有时会流血,这说明构成皮肤的组织有( )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C.保护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分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
【解答】解: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点评】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11.(2分)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以下关于青蒿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受精卵→器官→组织→植物体
D.受精卵→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动植物题体的结构层次,并能正确区分组织和器官。
12.(2分)诗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描述的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有茎叶分化
B.都有输导组织
C.生殖都离不开水
D.都是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解答】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讲的是苔藓植物,其特征是有叶、茎,无根,无输导组织,孢子生殖,生殖离不开水,叶只有一层细胞,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片,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讲的是藻类植物,其特征是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孢子生殖,生殖离不开水。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者都用孢子繁殖,生殖都离不开水。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13.(2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为绿色开花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解答】解:A、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银杏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有种子,无果实,B错误;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梅属于绿色开花植物,C正确;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植物所属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4.(2分)“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了凉爽。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蒸腾作用会持续增强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于光合作用消耗的水分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从而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能调节气候;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错误;B、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温度过高时,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错误;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正确;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所以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大于光合作用消耗的水分,错误.
故选:C。
【点评】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15.(2分)将一片刚摘下的蚕豆叶片浸在盛有70摄氏度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片正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正面气孔多
B.叶片正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正面气孔少
C.叶片背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背面气孔多
D.叶片背面放出的气泡多,说明蚕豆叶片背面气孔少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解:将一片刚摘下的蚕豆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叶片背面放出的气泡多,这些气泡是从气孔排出的,可见蚕豆叶片背面气孔多。“排出气泡的结构即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又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选:C。
【点评】关于叶片的结构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常以图片填空的形式出现。
16.(2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B.该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D.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叶片不会产生淀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解答】解:A、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错误。
B、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该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正确。
C、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正确。
D、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7.(2分)生物学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下列关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提高大棚内氧气的浓度 B.施加“气肥”
C.合理密植 D.增加光照时长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A、提高大棚内氧气浓度,增强呼吸作用,增加有机物的消耗,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错误;
B、施加“气肥”,“气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B正确;
C、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C正确;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8.(2分)山亭区北庄镇洪门葡萄非常好吃,葡萄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葡萄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故选:A。
【点评】关键点:植物体的增重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64分)
19.(16分)小明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二: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三: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如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作出假设 。
(2)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
(3)比较 甲、乙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到上述结论? 不能 (填“能”或“不能”)。
(4)甲、丙两组 不能 (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有两个变量 。
(5)该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若有请提出改进建议 吊兰的数量太少,应增加吊兰幼苗数量 。
(6)从植物结构层次看,吊兰的叶属于 器官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作出假设.
(2)根据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可以提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3)根据探究“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蛋壳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蛋壳是不同的,蛋壳有无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该实验就有了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因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土壤情况。
(5)实验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数量较少,具有偶然性,因此应增加吊兰幼苗数量.
(6)构成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吊兰的叶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
(2)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3)甲、乙;不能;
(4)不能;有两个变量;
(5)吊兰的数量太少,应增加吊兰幼苗数量;
(6)器官。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0.(16分)如图分别为显微镜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台显微镜中与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 ④ ] 目镜 和[ ② ] 物镜 。
(2)若显微镜视野中的B细胞在视野右下方,为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右下方 移动。
(3)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用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 ⑥ ] 细准焦螺旋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图中的 (填A或B)。
(5)百香果酸酸甜甜,酸性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5 ] 液泡 。
(6)在植物细胞中,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是结构是[ 3 ] 叶绿体 。
(7)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的细胞结构是[ 4 ] 细胞核 。
【分析】左图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右图中: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1)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结构中与放大有关的结构是④目镜和②物镜。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视野中B细胞偏在右下方,应将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至视野中央。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如果模糊不清,可以调节⑥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的更加清晰。
(4)比较A、B两细胞,A细胞具有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而B细胞没有这些结构,可判定A细胞是植物细胞,B细胞是动物细胞。因此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应该是图中的B。
(5)植物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如辣味、甜味、酸味等物质。百香果酸酸甜甜,酸性物质主要来自于A细胞的5液泡中。
(6)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过程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7)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如下图:
动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首先4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然后6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细胞中央的2细胞膜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故答案为:(1)④目镜;②物镜(顺序可颠倒)。
(2)右下方。
(3)⑥细准焦螺旋。
(4)B。
(5)5液泡。
(6)3叶绿体。
(7)4细胞核。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以及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21.(16分)小明同学做了“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并根据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绘制了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图甲)和蚕豆叶表皮示意图(图乙)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
(1)制作叶横切面徒手切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A 。
A.迅速地一次切割
B.缓慢切下
C.迅速来回拉切
D.缓慢来回切
(2)图甲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 ② ] 叶肉 ,该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 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构[ ④ ] 叶脉 中有运输营养物质的输导组织。
(3)在观察蚕豆叶表皮气孔时,小明应撕取图甲中的[ ③ ] 下表皮 做成临时装片,原因是 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或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
(4)图乙中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1 ] 保卫细胞 围成的,它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 的通道。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图示甲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是叶片的上表皮、叶肉、下表皮、叶脉、气孔。气孔由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图示乙中1是保卫细胞,2 是气孔,识图分析作答。
【解答】解:(1)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一次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更薄。
(2)图中①上表皮和③下表皮覆盖在叶表面,对内部的各种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②叶肉,该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④叶脉穿插在叶肉细胞中,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3)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门户,位于植物叶片表皮上,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所以我们要观察叶片的气孔结构需要观察叶片的表皮结构。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叶片的气孔,在下表皮分布的要比上表皮分布的要多,因此我们观察叶片的气孔最好用镊子撕取叶片的③下表皮,比较容易观察到气孔的结构。
(4)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图乙中的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1]保卫细胞围成的,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答案为:(1)A
(2)[②]叶肉;叶绿体;[④]叶脉
(3)[③]下表皮;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或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4)[1]保卫细胞;气体交换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结构,正确识图是做题的关键,平时要注意多观察课本插图。
22.(16分)某同学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环境处理一昼夜后,移至甲一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
(2)如果将漂洗后的甲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依据甲叶片出现的颜色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同样,如果将乙、丙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的是 乙 叶片,原因是 乙中缺少二氧化碳 。
(3)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为提高温室里的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增加光照时间(强度)、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施汽肥、有机肥等) 。
(4)如果将丙叶片及其装置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该同学判断是由于蒸腾作用所致,该结论是否科学? 不科学 ,理由是 瓶内清水也能蒸发,在玻璃瓶的内壁上形成水珠 。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甲叶片中被铝箔遮光处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未光处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甲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出现的颜色变化是遮光处不变蓝,不遮光处变蓝。依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叶片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丙叶片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如果将乙、丙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色的是乙叶片,原因是乙中缺少二氧化碳。
(3)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为提高温室里的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强度)、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施汽肥、有机肥等)等。
(4)“如果将丙叶片及其装置放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该同学判断是由于蒸腾作用所致”,该结论不科学,原因是清水也能蒸发,成为水珠附着在玻璃瓶的内壁上。
(5)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所以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故答案为:
(1)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乙;乙中缺少二氧化碳
(3)增加光照时间(强度)、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施汽肥、有机肥等)
(4)不科学;瓶内清水也能蒸发,在玻璃瓶的内壁上形成水珠
(5)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质检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质检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共6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