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重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展开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考点一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重温真题·考情]1.(2014·重庆理综,4)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 ,选用③、⑧和⑩
解析 A项,灼烧在坩埚内进行,另外还用到酒精灯和泥三角,正确;B项,溶解、稀释用到烧杯和玻璃棒,错误;C项,过滤使用漏斗、烧杯、玻璃棒,正确;D项,检验Fe3+应选用KSCN溶液,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在试管内进行反应,检验,正确。答案 B
2.(2014·山东理综,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配制溶液时应在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错误。B项,中和滴定时,酸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错误。D项,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应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否则收集不到氨气,错误。答案 C
高考定位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药品的存放、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常用实验仪器的识别、应用和基本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涉及。
[知能突破·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十个注意点(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 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 及 溶液。(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3) 不可直接加热。(4)用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6)中和滴定实验中 不能用待测液润洗。(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 接触。(8)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9)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10)检查装置气密性:构成密闭体系→改变体系压强→体系内是否出气或进气→通过现象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题组训练·考能]题组一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解析 A项,容量瓶属于精密的定量仪器,洗净后自然晾干,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错误;B项,酸式滴定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后,若不用标准液润洗,则会使标准液浓度减小,从而使滴定时造成误差,正确;C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若锥形瓶洗净后再用待滴定溶液润洗,则会使待滴定溶液偏多,从而造成滴定误差,错误;D项,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低,错误。答案 B
2.(2014·重庆高三调研)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解析 A项中温度计用不到;B项中醋酸铅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D项中甘油不到;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题组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 g食盐B.用220 mL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 mL 0.1 ml/L NaOH溶液C.用量筒量取12.12 mL盐酸D.用0.120 0 m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 mL
解析 该题考查了几种计量仪器的测量精确度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托盘天平与量筒是粗量仪器,可以分别精确到0.1 g、0.1 mL;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等,没有220 mL规格的容量瓶。答案 D
4.(2012·重庆理综,8)对实验: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必须加热 B.②③必须隔热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 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
解析 中和滴定实验是一个精确测定浓度的定量实验,利用了两种溶液反应到终点的方法实现体积的准确测定,从而计算出未知溶液浓度,过程中只需指示剂,不需要加热;中和热的测定是利用量热计测定,不需要用指示剂;实验室对乙烯和乙酸乙酯的制备都用到了加热和催化剂才能完成。答案 D
5.(2014·全国大纲,6改编)(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浓硫酸倒入水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解析 A项,锥形瓶垫上石棉网可以进行加热,也可作为反应器,正确;B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H2SO4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C项,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以下,溶液的实际体积小于所配溶液的体积,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正确;D项,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一定有误差,如测定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不变,更不一定偏低,如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pH偏高,如果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pH偏低,D项错误。答案 AC
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练后归纳——————
2.几种操作的“第一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重温真题·考情]1.(2014·重庆理综,2)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 )。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
解析 A项,SO3(g)和SO2均能与KOH反应且没有明显的现象;B项,Br2(g)和NO2均具有氧化性,均能使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C项,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CO2与CH3COONa不反应;D项,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错误。答案 C
2.(2013·重庆理综,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解析 A项,步骤(1),由于得到不溶性物质,所以应采取过滤的方法,正确。B项,步骤(2),由于得到有机层和水层,所以应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C项,从水溶液中获得固体,应采取蒸发结晶或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应用蒸发皿,错误。D项,从有机层中获得甲苯,应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装置,正确。答案 C
高考定位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是高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常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借助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进行考查,在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中常有涉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出现在物质的制备等综合实验非选择题中。
[知能突破·考点]1.不同状态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
(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试液检验SO2→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试液检验SO2是否除尽→通入石灰水检验CO2。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
[题组训练·考能]题组一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操作 1.(2014·江苏化学,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2.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解析 氯水也能与NaBr反应,在原物质中混入了NaCl,不符合除杂的要求,A错;NH4Cl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B错;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最终得不到纯净的乙酸乙酯,应在混合物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再分液,D错。答案 C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如果引入杂质则在后续操作中必须除杂。(2)不损耗、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4)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题组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2014·重庆高三模拟)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能与BaCl2和K2SO3两种溶液反应,因此无法鉴别两者,因此D不能鉴别。答案 D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1)气体的检验方法:先观察气体颜色,再考虑其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最后考虑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2)固体的检验:先观察固体颜色,再考虑其水溶性,最后考虑物质的特征性质。(3)无色溶液的检验:先用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其酸碱性,然后根据离子的特征性质进行检验。(4)有机物的检验:先观察物质的官能团,然后根据这些官能团的性质,确定检验的方法。
——————[方法总结] ——————
考点三 气体的制备及仪器的创新使用[重温真题·考情]1.(2014·天津理综,2)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解析 A项,用Na2O2和H2O反应制备O2,H2O2和MnO2制备O2,均可采用“固体+液体→气体”的装置,正确;B项,制备Cl2时,Cl2中含有HCl和H2O杂质,HCl一般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若用饱和NaHCO3溶液,HCl和Cl2都会被吸收,且会引入CO2杂质,水蒸气可用浓H2SO4干燥,错误;C项,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比较相近,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错误;D项,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和NO,NO不溶于水,仍会造成环境污染,应用NaOH溶液吸收,错误。答案 A
2.(2013·安徽,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解析 氨气的密度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中导管应“短进长出”,所以A错误;B合理;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而且不能用排气法收集,若制取NO2,应该用浓硝酸,但尾气NO2不能用水吸收,C不合理;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应该加热,不合理。因此选B。答案 B
[知能突破·考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3)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2.集气瓶的“一器多用”(1)用作气体干燥装置:气体A进 B出,广口瓶中盛浓硫酸。(2)用作洗气装置:气体A进 B出,广口瓶盛水(或溶液)。(3)用作排水量气装置:B口为气体导入口,A口用导管连接伸入量筒,广口瓶内盛满水。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4)用作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A进B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B进A出。(5)作安全瓶,防止倒吸:在收集气体装置之前,气体应B进A出,安装该装置可起到防倒吸作用。
3.常见仪器的创新组合与使用
[题组训练·考能]题组一 气体的制备 1.(2014·重庆高三考前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4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解析 B项,试管中空气无法排出,不能收集NH3;C项,纯碱易溶于水,利用图示装置不能达到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目的;D项,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答案 A
2.(2014·重庆高三考前冲刺)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制取NO2和SO3(实验中D处使用的加热仪器未画出)。实验室提供的可选用品有:①浓H2SO4,②Na2SO3固体,③MnO2,④NH4Cl,⑤碱石灰,⑥V2O5,⑦铂铑合金网,⑧双氧水,⑨Ca(OH)2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_________。(2)如果用该套装置制备SO3。①药品d是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②B装置应选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③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该套装置制备NO2。①B装置应选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②那么C处的广口瓶应改为________,所装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_。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④在制取NO2的过程中,可见E处U形管中的红棕色气体越接近管底颜色越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制备SO3的催化剂为V2O5,A装置为SO2的发生装置,B为氧气的发生装置,根据所给试剂,氧气由双氧水分解得到,应选用装置H,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SO2和O2并让其充分混合,以及控制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3)根据所给实验用品可知,A为氧气的发生装置,B为氨气的发生装置,选装置G,氨气和氧气在D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NO,进入D中的气体必须要干燥,则C应该改为干燥装置,干燥剂为碱石灰;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N2O4之间存在化学平衡,降低温度,平衡向着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NO2浓度降低,则颜色变浅。
有关气体制备实验装置的解题思路
——————[思维建模] ——————
题组二 化学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3.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A选项,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且石灰水浓度小,不易完全吸收CO2;B选项,Cl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Cl2会直接进入NaOH溶液,收集不到Cl2;C选项,Fe绒丝作合成氨的催化剂,如有NH3生成,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选项,HCl易溶于水,乃会发生倒吸,应在烧杯中加入H2O和CCl4,导管插入CCl4层中可防止倒吸。答案 C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多功能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现有以下药品:锌粒、铜片、浓H2SO4、浓HNO3、蒸馏水、NaOH溶液。打开K1,关闭K2,可制取 ________气体。(2)某同学用石灰石、醋酸、硅酸钠溶液等药品设计了另一实验。他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A中加入________,B中放________,C中加入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加入B中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解析 (1)打开K1,关闭K2,相当于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再根据所给试剂可知只能制备NO2,因为无加热装置故不能制取SO2。(2)利用酸性CH3COOH>H2CO3>H2SiO3,可先制备CO2,再让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H2SiO3沉淀,进而比较三种酸酸性的强弱。答案 (1)NO2 (2)醋酸 石灰石 硅酸钠溶液 防止倒吸 比较碳酸、醋酸、硅酸的酸性强弱 B中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C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五审法”突破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与连接
A.⑤② B.⑤① C.⑥① D.⑥③
解析 氢气是由固体颗粒状的锌与酸反应制备,可以选择装置⑤;收集干燥的氯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且装置中必须有干燥装置,故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氯气应选择装置①。答案 B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纯净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十三)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十三)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含解析),共2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五年高考命题研究,要点归纳•再提升,检验氧化性气体,说明沉淀完全,经典对练•得高分,思路点拨,答案D,对点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十三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十三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描述课件,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