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授课课件ppt
展开1.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初期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1.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中期落差减小,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1.侵蚀地貌河谷的形成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一般位于河流下游。
从 上游 到 下游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2.堆积地貌冲积—洪积平原
2.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
读河流图,回答1→2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分布特征山区和高原分布:河漫滩平原形态:条带状密度:较小规模:较小原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1.分布特征平原分布: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团状、带状密度:大规模:大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2.影响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可能带来洪水的威胁。3.聚落选址要求山区,聚落分布在平原向山坡的过渡地区,既要防洪水,还防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平原地区,聚落往往选在地势稍高处;或加固河堤。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下游,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上游是山区,地势较低处气温较高、地形更平坦、取水更方便;下游地势低洼,地势较高处可避免洪涝灾害。
B地;因为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水源充足,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A、B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A.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B.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A--流水堆积 B--流水堆积D.A--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2.图中各地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地为槽型河谷B.甲地比乙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C.B地为河漫滩平原D.C地为河漫滩平原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回答1→3题。3.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分布特征影响聚落选址要求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1. 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某河流的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常于夏、秋季节暴雨后泛滥成灾,使附近居民饱受水患之苦。为此,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整治——裁弯取直,以期减少水患。a图为该河流整治前、后河道示意图。据此回答3 → 4题。3.b图的河流横剖面最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A.甲、丁处 B.乙、丙处 C.丙、戊处 D.乙、丁处4.河道裁弯取直后,能解决大部分河道的水患问题,但也可能出现新的水患威胁,它们是A.己、辛处B.庚、癸处 C.辛、癸处D.己、庚处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河谷的演变,向源头,冲积平原的形成,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水淹不到,名师助学,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6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0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课时作业,易误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