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专题课件
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专题二十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专题二十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实验与步骤,解题能力提升,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步骤,“双一流”名校冲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必备知识通关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法2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和应用分析考点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3 种群和群落的辨析
考法4 群落的结构和种间关系分析 考法5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易 错 混淆垂直结构和垂直分布 “双一流”名校冲刺 创新应用5 研究生态位的实践意义
课标要求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高考怎么考本专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文字情境、表格、曲线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等。预计2022年高考可能以文字、曲线或表格等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或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还可能结合生活实际以某一具体的种群或群落来考查考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社会责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 · 科学思维1.[批判性思维]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此,在对比两个种群密度的大小时,一定要考虑两种群所处自然区域的面积或体积的大小。2.[归纳与概括]分析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原理。提示:喷施性外激素诱杀雄虫破坏了该种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进而降低了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3.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种类:主要包括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如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和集群分布(如瓢虫的空间分布)等。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注意 实验室条件下种群会出现“J”型增长,一般来说,自然界中不存在无菌、恒温等“理想条件”,也不存在“J”型增长。2.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处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4.“S”型曲线中K值与K/2的分析和应用(1)K值与K/2的分析
(2)K值与K/2的应用
误区警示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遭受破坏后,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时,K值会上升。2.K值≠种群的最大数量。(1)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这个值可能大于环境容纳量。(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生态系统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
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时常用显微计数法。
3.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常见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计数方法:大方格长、宽均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 )×400×104×稀释倍数。
4.实验注意事项(1)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另外设置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对照。(2)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要考虑稀释倍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菌为宜。(3)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摇匀,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4)显微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处的。(5)每天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考法1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三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命题角度1 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分析考情回顾▶判断正误(T2):1.[2019江苏,T26(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2.[2018全国卷Ⅰ,T5B、C]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3.[2017全国卷Ⅱ,T31(2)、(4)](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1.①②⑤ 2.√ √ 3.(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示例1 [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解析▶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等的斗争越剧烈,种群数量增加越慢,A错误;生殖前期的个体为幼年个体,不具备生殖能力,生殖期的个体具有生殖能力,因此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B错误;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增长减慢,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C错误;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D正确。答案▶D
命题角度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情回顾▶判断正误(T1):1.[2018全国卷Ⅲ,T6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2016海南,T28节选](题干信息说明: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建立了“人工A种群”并将其放归原栖息地)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答案▶1.√ 2.标志重捕法
示例2 [2017全国卷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 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B正确,C、D错误。答案▶B
核心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具体表现在两个角度:
情境转化1.[科学探究——实验结果分析]本题的调查方法获得的结果与该种植物真实的种群密度 (填“相同”或“一般不相同”),原因是 。 2.[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取样方法的选择:若该种植物主要沿河岸生长,取样方法应选择 。 答案▶1.一般不相同 该方法是对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调查结果与实际数值存在差异 2.等距取样法
考法2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和应用分析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型曲线
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0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 B 点)。(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3)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专题十五 生物的进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必备知识通关,解题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