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24张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39543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朝的建立,太祖轶事,北宋地图,杯酒释兵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本导入 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京师。960年初被派北上抵抗辽军。在陈桥驿时披上了黄袍,发动兵变,后来就当了北宋开国皇帝。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的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过程。他在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方面的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熟记具体的措施。 3.了解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祖都城:开封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重武轻文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 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 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 和 的分裂割据局面。(3)强化中央集权:①军事:解除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②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③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消 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 、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 ,,提高 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影响:宋朝的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 的巩固和 的安定。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8、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 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美版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的政治,陈桥事变黄袍加身,赵匡胤雪夜访赵普图,杯酒释兵权·有何利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天下自安,王安石宋神宗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课北宋的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见P32知识拓展,内重外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美版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建立者赵匡胤,建立时间960年,都城开封,年号建隆,庙号宋太祖,宋朝的建立,建立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建立政治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