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案,共10页。
2021-2022第一学期XX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第 一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目标
学会“毯、陈、裳”等2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古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会“联想阅读”的读书方法。
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排比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毯、陈、裳”等2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古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联想阅读”的读书方法。
4、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0课时,四篇课文中《草原》2课时,《丁香结》2课时,《古诗词三首》3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1课时。
教学内容
草原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过程与能力: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与价值观: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配乐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
个人备课部分
一、快乐导入
1.课件出示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配视频,内容为草原风光,时长约1分钟。
思考:这首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2.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草原》。(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②学生齐读。
(2)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好客 同行 似乎 蒙古包
学生回答:这些词语都含有多音字。“好客”中的“好”读作“hà”;“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ɡ”;“似乎”中的“似”读作“sì”;“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ɡ”。(点击课件,“好”“行”“似”“蒙”变红色)
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长句: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生1:我觉得草原的景色很美,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骏马在尽情驰骋。
生2: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为欢迎客人,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唱歌、跳舞,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课文时你能想到哪些画面?
四、快乐达标
1.自主研读,勾画批注。(哪几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几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做批注。
学生默读,老师巡视,可以给出评价如“这个同学圈出了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感受”“那个同学用波浪线画出了重点语句,还做了批注”。
2.朗读课文,想象美景。
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1)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读句子,哪一句直接写了草原景色?根据读的内容你想象到了什么?哪一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前一句写的是草原景色,(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到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后一句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②去掉后一句,对比朗读,体会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作者的感受是作者看到美景后自然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去掉后表达效果没有原文好。
③教师归纳学法:我们都要像这样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生交流。
示例一:
课件出示: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
生1: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的样子,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生2: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②品“绣”字之妙。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点击课件,“绣”字变红色)
生:“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化,真是美极了!
③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师范写“毯”字,谈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反馈评价。生自主练习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腐、羞”,再交流,练习书写。
示例二: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渲染”“勾勒”。请学过中国画的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渲染”和“勾勒”。(点击课件,“渲染”变绿色,“勾勒”变黑色。)
②课件出示分别用“渲染”“勾勒”两种画法的中国画,学生进行对比,想想课文中“渲染”这个词好在哪儿?
③这个句子里,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翠色欲流,点击课件,“翠色欲流”变翠绿色)“翠”比“绿”好在哪儿?
生1:“翠”字让人感觉特别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生2:感觉“翠”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④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草原绿油油的,绿得发亮,看起来就像要流出来似的。草原还很辽阔,就像与云天相接,仿佛绿色都渲染到了云层里。
生2:草原的颜色非常有层次,前面是浅绿,由浅及深,并且草原一望无际,就像与天空交接在一起,把那种绿色渲染到云朵里。
⑤请学生带着想象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⑥教师归纳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3.仿写句式,训练表达。
(1)引出描写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配图:草原风光图,图上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洁白的羊群,四面有小丘)
(2)想一想,如果老舍先生坐下低吟小诗,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
(3)仿写感受。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完成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4)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生1:这种境界,我既想坐在小山丘上看着悠闲散步的牛羊,又想在草原上奔跑,既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沐浴温暖的阳光,又想骑马尽情地奔驰。
生2:这种境界,我既想静坐,又想高歌,既想独享美景,又想拍下来给我的伙伴们欣赏。
4.了解观察顺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五、快乐作业,强化巩固
1.认清生字字形,描红、临写生字。
2.背诵第1自然段。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读好生字词和长句,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教师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在理解生字词的情况下再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优美的语言变成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画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让学生看课件,想象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有的说像湖面上盛开着白莲花,有的说像大海上扬起的白帆。将“话”与“画”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安全五分钟教育
教学内容
草原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能力: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
个人备课部分
.课件出示:草原风光图
(一碧千里的草原,四面有小丘,有成群的牛羊,还有骏马)。
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领略了让他“何忍别”的风光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2.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去感受让他“何忍别”的人情美。
二、合作共读,体味风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1)“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听!(播放音乐《赛马》,视频内容为万马奔腾,时长约30秒。)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蒙古族同胞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
2.自由朗读,概括场面。
(1)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景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5自然段,用你的朗读再现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2)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3.问题入手,小组共学。
老舍先生在课文结尾写道:
课件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第2~5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点击课件,“蒙汉情深”变红色。)
4.交流品读,体味“情深”。
(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配图:蒙古族同胞远迎来客)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生:“男女老少”说明来迎接的人很多。(点击课件,“男女老少”变蓝色。)
②这么多人赶来迎接客人,说明蒙古族同胞很热情,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来?
生:从“各色的衣裳”也能体现出来,因为蒙古族同胞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才会身穿节日盛装。(点击课件,“各色的衣裳”变蓝色。)
③是的,从图上我们看到蒙古族同胞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远迎来客,的确是非常热情。请男生来读这个句子,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指名读)
④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觉得“飞”字用得特别好,我体会到了马的速度非常快,说明蒙古族同胞想快点儿见到客人,心情很急切。(点击课件,“飞”变蓝色。)
⑤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更让我们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我们一起来读。(全班齐读)
⑥小结: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蒙古族同胞远迎客人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这哪里是马在飞,人在飞,分明是我们的心在飞,是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在飞呀!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交流?
(2)示例一:
三、回顾全文,体会方法
1.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话别,处处都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以课后第二题为例,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课件出示: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生1:在写景中融入感受使景物更有感染力。
生2: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更充分。
3.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
示例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示例二: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快乐作业
1.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写下来。
2.阅读推荐。艾平的新作《聆听草原》又用怎样的笔触介绍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呢?
1、导入部分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第一段,这样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回顾,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
2、教学过程让学生多读,多讨论。
3、出示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照片让学生更好理解。
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 (静态) 蒙汉情深何忍别
人情美 (动态) 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始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如让学生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把作者那种“总想高歌一曲”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不足之处是,教学中,我在“渲染”和“勾勒”的理解上时间用得过多,如果直接展示这两种画法的图画,学生理解起来会更直观一些。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语也较单调,应结合他们的具体表现灵活评价。
安全五分钟教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表格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美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草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说明,课堂实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