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ppt112张)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1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2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3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4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5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6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7页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ppt112张)

    展开

    这是一份21中考语文考点透析练习 文言文基础+古诗文阅读(ppt112张),
    中考文言文练习中考文言文练习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照)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中考文言文练习2.与例句中加粗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中考文言文练习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考文言文练习4.下列加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但少闲人(但是) 谓为三横(祸害) 叶徒相似(只是)B.不见曦月(太阳)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鹤唳(呜叫) 壑(山谷)C.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素帐(白色) 鞭数十(用鞭子打)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希望)D.良多趣味(良好)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竟杀蚊而出(结果) 延晏子(迎接)中考文言文练习5.下列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巘多生怪柏 生亦我所欲也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猛浪若奔D.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中考文言文练习6.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B.欲穷其林(走到尽头)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圆,面积)D.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中考文言文练习7.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谈笑有鸿儒(轻)B.渭城朝雨浥轻尘(吹)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D.野芳发而幽香(香气)浥:润湿 中考文言文练习8.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是:A.遂用猖蹶,至于今日B.先帝不以臣卑鄙C.乞人不屑也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中考文言文练习9.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1)君有疾在腠理: A.疾恶如仇 B.疾苦C.积劳成疾 D.疾风知劲草(2)众妙毕备: A.毕竟 B.原形毕露C.毕恭毕敬 D.毕业(3)不能名其一处也: A.姓名 B.名著C.四名学生 D.莫名其妙中考文言文练习10.下面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考文言文练习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B.满坐寂然C.蒙辞以军中多务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考文言文练习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D.欲信大义于天下中考文言文练习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屠乃奔倚其下D.所:汤熨之所及也 所以动心忍性中考文言文练习14.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随其意之所之 何陋之有B.以验其通塞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C.然后可以有得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则似是而非者 黑质而白章中考文言文练习15.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战于长勺②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③何有于我哉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中考文言文练习16.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怅恨久之中考文言文练习17.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左右以君贱之也”一句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不以善小而不为C.以大易小,甚善D.策之不以其道中考文言文练习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操蛇之神闻之(代指这件事)B.或异二者之为(有的人)C.臣是以无请也(因此)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中考文言文练习19.下面加粗词都表示程度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初极狭,才通人B.以大易小,甚善 佛印绝类弥勒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不治将益深D.而处尤剧 桓侯故使人问之中考文言文练习20.下列句子中的词与“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中的“夫”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予观夫巴陵胜状祝你成功中考文言文练习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照)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4.下列加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但少闲人(但是) 谓为三横(祸害) 叶徒相似(只是)B.不见曦月(太阳)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鹤唳(呜叫) 壑(山谷)C.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素帐(白色) 鞭数十(用鞭子打)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希望)D.良多趣味(良好)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竟杀蚊而出(结果) 延晏子(迎接)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5.下列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绝巘多生怪柏 生亦我所欲也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猛浪若奔D.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7.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谈笑有鸿儒(轻)B.渭城朝雨浥轻尘(吹)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D.野芳发而幽香(香气)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8.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是:A.遂用猖蹶,至于今日B.先帝不以臣卑鄙C.乞人不屑也D.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古今异义词中考文言文练习10.下面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跑。今:行下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古:经常。今:平常,一般。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古:大腿。今:屁股。古今异义词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8.复前行,欲穷其林。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10.问所从来。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古今异义词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12.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13.便扶向路。古:沿着,顺着。今:扶持。14.诣太守,说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15.欣然规往。古:计划。今:规则,成例。古今异义词16.愿为市鞍马。 古:买。今:集市。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18.当户理红妆。 古:窗户。今:门19.坐我西阁床古:坐具。今:卧具。20.出入无完裙。 古:衣服。今:裙子。古今异义词21.天明登前途。 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22.缘愁似个长。古:这样。今:量词。23.会宾客大宴。 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古:在这时。今:因此。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古今异义词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古:雇船。今:买船。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古:及,到。今:过了。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古:渐渐。今:稍微。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古今异义词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32.人恒过,然后能改。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3.肉食者鄙。古:浅陋。今:粗俗,低下。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案件。今:监狱。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37.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40.若毒之乎?(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41.则久已病矣。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42.可怜白发生。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中考文言文练习2.与例句中加粗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文言虚词(之)中考文言文练习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屠乃奔倚其下D.所:汤熨之所及也 所以动心忍性文言虚词中考文言文练习14.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随其意之所之 何陋之有B.以验其通塞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C.然后可以有得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D.则似是而非者 黑质而白章文言虚词中考文言文练习15.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战于长勺②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③何有于我哉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文言虚词(于)中考文言文练习16.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怅恨久之文言虚词(之)中考文言文练习17.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左右以君贱之也”一句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不以善小而不为C.以大易小,甚善D.策之不以其道文言虚词(以)中考文言文练习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操蛇之神闻之(代指这件事)B.或异二者之为(有的人)C.臣是以无请也(因此)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文言虚词中考文言文练习19.下面加粗词都表示程度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初极狭,才通人B.以大易小,甚善 佛印绝类弥勒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不治将益深D.而处尤剧 桓侯故使人问之文言虚词(程度副词)中考文言文练习20.下列句子中的词与“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中的“夫”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予观夫巴陵胜状文言虚词(发语词)文言虚词(之)(1)【动】往,到……去.(2)【代】他,她,它.(3)【助】的(有时可不译).(4)【助】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5)【助】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6)【助】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省去.辍耕之垄上学而时习之策之不以其道恢弘志士之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公将鼓之宋何罪之有菊之爱文言虚词(其)(1)【代】他,她,它(的); 他们,她们,它们(的).(2)【代】那,那个,那些,那里.(3)【副】大概,或许,还是(表推测).(4)【副】岂,难道(表反问)(5)【助】调节音节,无义.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真无马邪(《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言虚词(以)(1)【动】认为,以为.(2)【介】用,把,拿.(3)【介】因为,由于.(4)【介】凭借,依靠,依照.(5)【连】相当于“而”(表承接).(6)【通】“已”,已经.(7)【连】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8)【介】去,来,用来(表目的).(9)【连】以至、因而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刀劈狼首投以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君之力无从致书以观固以怪之矣十年以前;北京以东.以光先帝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以塞忠谏之路也文言虚词(而)①表并列:“和、又”。可不译.②表递进:“并且” .③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④表修饰:不译? .⑤表转折:“但是、却、然而” .⑥表因果:“因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文言虚词(于)(1)【介】在,到,向,从,对,对于,由于,在……之中(方面)(用在动词后引出对象).(2)【介】被.(3)【介】同,和,跟.(4)【介】比,胜过.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告之于帝(《愚公移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苛政猛于虎也.中考文言文练习6.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B.欲穷其林(走到尽头)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圆,面积)D.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晴初霜旦 霜:降霜 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隶:跟着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腰白玉之环 腰:佩戴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用珠宝;朱缨:用红缨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负势竞上 上:向上名词作状语空谷传响 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下见小潭 下: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日光下彻 下:向下俶尔远逝 远:向远处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横柯上蔽 上:在上边 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凄神寒骨 凄: 使…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而竖其左膝。 竖:使……竖,竖起望峰息心 息:使……平息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到扰乱。 动词的使动作则飞砂走砾。 飞: 使……飞。卧右膝。 卧:使……卧,平放。名词的使动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肉:使骨长肉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感到惊异天下苦秦久矣。 苦:以……为苦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认为……奇怪或以……为怪心乐之 乐:以…为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 子:把……看作儿子父利其然也。 利:把……看作有利中考文言文练习9.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1)君有疾在腠理: A.疾恶如仇 B.疾苦C.积劳成疾 D.疾风知劲草(2)众妙毕备: A.毕竟 B.原形毕露C.毕恭毕敬 D.毕业(3)不能名其一处也: A.姓名 B.名著C.四名学生 D.莫名其妙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九年级下册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着诱惑。就像猴子掰玉米那样,看到好的又把怀里的扔了,看到好的又把怀里的扔了,到了最后,留在怀里的其实是个最小的。九年级上册请珍惜青春时光,让青春无悔!八年级下册 “你大概误会大学文凭是世界之匙,开启顺风顺水之门,这并不正确。读书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只不过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而已。”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八年级上册中考文言文练习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B.满坐寂然C.蒙辞以军中多务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假字中考文言文练习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假字通假字1、《童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 ,僵硬。2、《论语》十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 ,聪明的。3、《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 ,没有。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 ,仅仅。4、《世说新语》两则: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 ,表疑问。5、《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謁于邑人,不使学。“扳”通“攀”, 牵,引。通假字6、《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帖”通“贴”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 。7、《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为博士邪?“邪”通“耶” ,语气词。8、《口技》:满坐既然,无敢哗者。“坐”通“座” ,座位。9、《短文两篇》:孰为汝多知乎?“为”通“谓” ,说;“知”通“智” ,智慧。10、《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 。通假字11、《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 ,邀请。12、《核舟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 ,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横着;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简”通“拣” ,挑选; 舟首尾长有八分有奇。“有”通“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 ,往里拉。通假字13、《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通“举” ,选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14、《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 ,中断。15、《观潮》: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通“纹” ,画上纹彩。通假字16、《与朱元思书》:经论世物者,窥谷忘反。“反”通“返” 。17、《马说》: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显露;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 ,喂养;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 ,呢、吗。18、《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见”通“现” ,出现。通假字19、《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 ,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 ,嘱咐。20、《唐雎不辱使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安放; 轻寡人与?“与”通“欤” ,表询问语气;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老鹰通假字21、《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22、《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 。 23、《公输》:公输盘不说。“说”通“悦” ,高兴; 知而不争。“争”通“诤” ,直言劝告; 子墨自九距之。“距”通“拒” ,抵挡、抗拒;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 ,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 ,折服、理屈。24、《二章》两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辅弼,辅佐。25、《曹刿论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 ,遍及、普遍。26、《愚公移山》:寒暑易节,是一反焉。“反”通“返” ,返回;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 ,放置;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没有;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聪明; 无陇断焉。“陇”通“垄”祝你成功实战演练文言文实战演练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2分;译出大意1分,译出“偕、其”1分)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或乐或悲。 (2分;译出大意1分,译出互文手法1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分)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实战演练诗歌实战演练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译诗离别京城的愁绪回归家园的喜悦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实战演练离别京城的愁绪,回归家园的喜悦,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2分;1点1分,答出任2点即可) 实战演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化为春泥护花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 “落红”“护花”是给与了“落红”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诗人甘心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实战演练诗歌再练一练实战演练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实战演练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3分)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他一贯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细梳理·教材全解,考情速览,文学文化常识,原文呈现,字词详解,主旨归纳,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共33页。

    20中考语文考点透析—古诗文阅读练习(ppt107张):

    这是一份20中考语文考点透析—古诗文阅读练习(ppt107张),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