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17)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4014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比大小》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猴请客图) 小猴今天生日,它准备了好多水果,邀请它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看,小猴买了这么多水果来招待朋友,小猴可真热情啊!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这里有几种水果吗?每只小猴子吃1个梨、 1个桃、 1根香蕉,这些水果够分吗?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由学生喜欢的“小猴请客”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每种水果有几个?2.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再数一数就知道了) 3.请你用手中的学具自由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幅图中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 4.(1)每只小猴子能吃上一个桃子,桃子不多也不少,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适时指出:表示两种事物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长短要一致。左右相等用等号(2)只有两只小猴子能吃上香蕉,香蕉少一根,小猴的只数与香蕉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学习“3>2”总结:大口对大数(3)每只小猴子能吃上一个梨,梨多一个,小猴的只数与梨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①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 ②“3<4”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4) 小结:尖头对小数。强调:“>”“<”“=”的读、写法 5.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条横线等于号。”“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左右相等用等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然后引入数学符号,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比较大小。“<”“>”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概括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在课堂实践中,加强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 和“=”来表示。2.大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左右相等用等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动手操作,优化比较,应用拓展,全课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