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标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标检测第1页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标检测第2页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标检测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65)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形成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没有变异生物就没有进化B.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过程C.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生存斗争B.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C.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新类型的生物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4.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力B.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C.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5.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既能预测进化的方向又能预测变异的方向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7.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由两极生态系统向三极生态系统发展8.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据调查,某兔种群中的雌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假设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其子代(  )A.Ff的基因型频率为52%B.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9.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C.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D.鮟鱇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10.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B.一片森林中的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C.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相互适应的特征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11.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12.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有关抗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青霉素细菌的比例增大青霉素的使用改变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④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 b阶段抗药性基因频率更高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属于一个新的物种A.①⑤⑥ B.②③④C.③⑤ D.②③13.NDM-1超级细菌携带的一种耐药性基因,它能使细菌对现今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某些细菌发生定向的变异才出现了超级细菌B.细菌菌群中耐药性基因型频率增加说明其进化了C.基因突变为超级细菌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二、非选择题(35)14.(20)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 (2)若果蝇白眼(b)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该种群中每2 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     (3)若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使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     ,基因型aa的个体占      ,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说明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4)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果蝇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15.(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不断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 (2)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       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 (3)如表是果蝇的甲、乙两个种群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 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较小的是     第十代时,甲种群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出现的频率大约是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1.C 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A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会导致生物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2.C 没有变异,就没有个体差异,就不能进行选择,进而生物就没有进化,A正确;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原因,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对个体表现型的选择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3.D 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要与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进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大部分个体死亡,只有少数个体生存下来,所以生物虽然能够产生大量后代,但真正活下来的却很少,A正确;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出大量的后代,但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为了生存,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然会产生斗争,B正确;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能够遗传的变异才能传给下一代,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能够产生出新类型的生物,C正确;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产生的变异可能适应环境,也可能不适应环境,D错误。4.B 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力可知,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不符合题意;狼对兔子有选择作用,兔子对狼也有选择作用,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共同进化,B符合题意;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但是骡子不能生育后代,说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不符合题意;变异是内因,环境仅仅是对变异进行选择,所以春小麦不会因为连年在冬天种植就变成冬小麦,D不符合题意。5.B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种群中个体间就存在抗药差异,有的具有抗药性,有的无抗药性,A错误;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使种群内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数增加,所以杀虫效果下降,B正确;杀虫剂的使用,不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C错误;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有的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有的没有抗药性,因为变异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6.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可预测,B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7.A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生物化石,C正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分解者两极生态系统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极生态系统发展,D正确。8.A 在亲代的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f的基因频率为1-60%=40%,在亲代的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20%+1/2×40%=40%,f的基因频率为1-40%=60%,则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40%=24%,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40%×40%=52%ff的基因型频率为40%×60%=24%;子代中无论雌雄,F的基因频率均为24%+1/2×52%=50%;子代中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相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综上分析,A正确。9.C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错误;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基因频率,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10.C 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错误;一片森林中的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正确;生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是根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来划分的,进化地位越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D错误。11.D 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但是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能力低,AAAa个体的生存能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D正确。12.C 抗药性变异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错误;经过ab阶段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青霉素细菌的比例增大,错误;青霉素的使用使不抗青霉素的细菌死亡,只有抗青霉素的细菌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所以青霉素的使用使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正确;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不一定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错误;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b阶段存活的突变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正确;如果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与原来的细菌并未出现生殖隔离,则抗药性细菌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只有③⑤13.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药物使细菌的耐药性基因定向积累,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A错误;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过程,不是基因型频率,B错误;细菌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所以细菌进化的原始材料只能通过基因突变来提供,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可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更是一个漫长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进化历程,D错误。 二、非选择题14.答案 (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2)2% (3)55% 15% 70%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 (1)种群的基因库即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该种群中果蝇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2)根据遗传平衡公式(p+q)2=p2+2pq+q2=1,由题意可知,隐性纯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 500,q2=1/2 500,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2%(3)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该种群自交,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仍为AA,40%;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15%,Aa30%,aa15%。因此自交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5%。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1/2×30%=7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题中事实说明对生物个体来讲,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环境逐步淘汰,有利变异的个体会被保留,即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15.答案 (1)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基因(遗传) (3) 45.5%解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不断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3)分析甲种群和乙种群的果蝇数量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少,因此乙种群果蝇的基因库较小。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种群中第十代时,E的基因频率为65%,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Ee出现的频率2×65%×35%=45.5%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随堂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