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平面镜
教学内容 | 平面镜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和虚像。 (4)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来揭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
教学难点 | 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 ||
教学准备 | PPT 实验器材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同学们观察万花筒内的情景,想一想万花筒内为何会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万花筒主要是由什么制成的? 导语二 师: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很了解。比如,日常生活中照镜子,你们了解哪些?还想知道有关平面镜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什么是平面镜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用手摸一摸小平面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小结归纳】表面是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图3-35照片:“蜡烛竟然在水中燃烧”,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提出问题和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猜一猜】学生在初步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各抒己见,并把猜想的内容列出。 猜想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 相等 。 猜想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相等 。 猜想3:像与物颜色相同。 【讨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点拨】师:我们需要考虑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怎样测定像的位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内容,找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课本实验方案的不同点,并比较哪种方法更好。并且认识到课本中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不仅能成像,而且还能通过它看到后面物体的特点。 【做一做】同学们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寻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验证一:“物像大小相等”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然后在玻璃板后放另一支相处的蜡烛,调整直到与像重合。 【思考】放在玻璃后面的物体和像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2)验证二:“物像到镜面距离相等”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然后在玻璃板后放另一支相处的蜡烛,调整直到与像重合。将上述操作重复三次。分别测量出对应的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 【交流】比较归纳三次实验数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3)验证三:“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实验】引导学生拿去玻璃后的蜡烛,从前面还能看到蜡烛的像吗?(能)现在请在蜡烛成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从玻璃后直接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白纸上无蜡烛的像) 【阅读】课本P70“信息快递”:人眼能看到,佰不能呈现于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验证四:“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什么关系?” |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交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并进行归纳比较。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小结归纳】(板书)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在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3、平面镜成像作图: 【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P70“方法”内容,学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方法及注意点。 【画一画】学生练习平面镜成像作图。同时教师提醒注意点。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例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 (1)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 (2)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例2] 图1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3]发(青岛市)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这是换元代替法;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拓展] 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 |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子后面1m处。如图2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作图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平面镜成像样的应用 【看一看】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71图片,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和科学技术及军事上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 (2)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部 (3)舞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利己的姿势 (4)侦察员用潜望镜侦察敌情
2、“生活、物理、社会” ———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完成书后练习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平面镜的应用 (2)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5 |
|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3.4 平面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3.4 平面镜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小结,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