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案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PPTpptx、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材简析】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所有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到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这节课将借助对“摆放”这一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教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概念进行了具体化——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选择了大小相似的物体(木块、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方式的影响,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和有趣、有挑战的“情境”来开展学习活动,并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有效而具体的指导。【学情分析】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但对于这些形状的特点描述以及在实物中的辨认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这一课前,需要学生对这些基本平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并进行规范命名,为在盒子中如何放置的活动做好铺垫。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这一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形状上,要认识立体的形状(球形、正方体、立方体、六棱柱形等),并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不同特点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形状不同,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棱柱形等形状。2.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每个面形状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运用数字描述摆放结果,感受物体占据空间。2.在摆放活动中,发现不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面占据空间的效果不一样。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2.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的物体都是根据不同的形状特点制作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不同摆放方式,并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图表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教学准备】教师: PPT等。小组:盒子1个、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母若干份,记录单每组一份等。【教学过程】 课前:前概念调查(预设3分钟)出示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提问: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形状? 总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形状来帮助一家人解决问题。一、聚焦:情境导入(预设2分钟)情境:小猪一家决定造一个漂亮的新房子,它们最喜欢在泥坑里打滚,于是它们要求建筑队在门前挖一个长方形的泥坑,可这泥坑都太深了,这样可不安全,这可怎么办呢? 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装进盒子(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盒子、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母若干份,记录单]情境:它们想到了在这个泥坑里平铺一层物体垫高一点。它们一家人分别选择了4种不同的物体——木块、乒乓球、橡皮、螺母。它们决定要知道这4种物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要多少个,再来决定用哪种。1.提问:什么是铺一层?(预设:平铺、不能叠起来)。2.实验:正方体和球体铺一层各需要多少个?(展示实物)要求:同桌的4个同学2人一队,一队帮猪爸爸铺木块,另一队帮猪妈妈铺乒乓球,同一队2个同学轮流铺一次,完成后和对面的那一队交换物体同样轮流铺一次。将结果记录在小组的记录单上。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第( )小组 日期:学 号木块 乒乓球橡皮 螺母 3.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4.小组完成实验后商量:建议小猪家选用哪种物体,理由是什么?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1.提问:观察橡皮和螺母各铺一层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同种物体,铺满一层数量不一样。)2.展示:同一种物体不同小组的铺法不同。3.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不同的平面大小不一样)4.演示:这两种物体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不一样,因此铺满同样大小的地方数量不同。5.提问:乒乓球和木块换个面铺数量会发生改变吗?(预设:不会,因为各个面大小相同)6.总结:这两种物体每个面形状都一样,所以无论怎么换面铺,数量都一样,而另外两个物体每一面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数量发生改变了。四、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呢(预设5分钟)1.提问:如果你是佩奇小猪,你会建议用哪种形状来铺泥坑呢?(预设:球体、螺母之间有空隙,踩上去不舒服;长方体平铺方式太浅,达不到效果,另一种数量太多,不划算等)2.小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物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除了要考虑数量之外,还要考虑物体表面的平整度,材质、高度等好多问题,希望它们能够选择合适形状的物体来进行改造,满意地住进新家! 【板书设计】3.认识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六棱柱 正方体 球形 长方体 同一种物体两种平铺方法:平着铺 立着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图片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一说,学一学,píngpū,写一写,班级记录表,做一做,就像这样换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2.谁轻谁重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2《谁轻谁重》教学PPTpptx、12《谁轻谁重》教案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给动物分类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26《给动物分类》教学PPTpptx、26《给动物分类》教案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