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释义,知人论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主讲人 审核人 主备课题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语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练的背诵课文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设想《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失约,侃侃而谈的故事。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侧重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以课本剧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古人的语言,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抛出问题,激趣导入十一国庆假期间,我和朋友约定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原地等待/自己离开/打电话发微信)。那么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无独有偶,古代真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陈元芳也在这件事中有了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古文课堂《陈太丘与友期行》。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齐读。二、解题释义,知人论世1.理解题目题目当中交代了什么信息?人物:陈太丘、朋友 事件:期行(相约出行)2.了解作者、作品体裁《世说新语》刘义庆“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读促悟(1)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由朗诵,读准字音,读出停顿。(3)小组学生代表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板书:期、舍、不、哉(4)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2.疏通文意给每个小组分任务,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文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分任务是化繁为简,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文言知识通假字:不(通假字,通“否”)古今异义:顾,回头看 去,离开委,舍弃 期,约定4.理清思路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芳驳客,无信无礼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言而无信、没有礼貌、知错能改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用原文句子抢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课本剧表演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表演课本剧走进人物的内心。一位同学担任旁白,一位同学饰演元方,一位同学饰演元方父亲的朋友。规则:①表情、动作到位;②语言可以是白话,也可以是文言,但不能脱离课本。我们分两组展开竞赛。合作探究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芳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一言为定、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诚信的,相信咱们同学也知道不少关于诚信的故事,请大家交流一下。 例:曾子杀猪、 商鞅立木为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2.课堂小结:《陈太丘与友期行》让人明白了哪些道理?礼仪是修身之要,要做一个讲究礼节的人;诚信是立世之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六、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刘义庆友人:言而无信、没有礼貌、知错能改陈太丘: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七、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2.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段话,说说你心目中的“诚信”。 八、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出示学习任务,朗读活动,辨析活动,品评活动,品文活动,评论活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