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405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405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405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练习
展开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距市中心付租水平高低划分,a、b、c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2.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2016·高考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3~5题。
3.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4.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8~9题。
8.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9.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13.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某国某个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 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如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
A.0~8 km B.9~16 km C.17~24 km D.25~35 km
1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C.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D.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9.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0.读某城市区域图,关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小区房价高于B小区,因为A小区楼层比B小区高
B.A小区房价高于B小区,因为A小区邻近机场,交通便利
C.A小区房价低于B小区,因为B小区邻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
D.A小区房价低于B小区,因为B小区受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A小区大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2.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B.创业园区的布局是不合理的
C.甲住宅区为高级住宅区
D.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扇形模式
(201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4.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25.(2013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2013浙江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下题。
图1 图2
土地利 用形态 | 地价 | |
Ⅰ阶段 | Ⅱ阶段 | |
甲 | 低 | 中 |
乙 | 低 | 中 |
丙 | 中 | 高 |
丁 | 低 | 中 |
26.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图3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二、综合题
(2018年江苏卷)[城乡规划]图23为“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 。
(2)该城市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有 。这种布局易造成的城市问题及原因是 。
(3)该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有 。
28.(2013广东高考)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解析】1.a功能区距市中心近,地租水平高,因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高,所以为商业区;c距市中心远,地租水平低,为工业区;b位于二者之间,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为住宅区。
2.b1接近市区,为低级住宅区,而b2位于城市郊区,盛行风的上风向,且接近景点,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答案】3.A 4.B 5.D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该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第4题,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显著促进了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第5题,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形成了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因此该规划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地租相同的区位,东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第7题,甲地与距市中心相等距离的其他区域相比,地租水平较高,说明交通通达度较好,环境质量较好,最适合布局对交通通达度、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
【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临河而建,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同时图中有桥梁经过,说明陆路交通也比较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第9题,从材料可知该城市为北宋都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故以行政职能为主。
【答案】10.D 11.D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域附近,所以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海港。第11题,甲城市成为该国首都是因为其经济发达,是经济中心。
【规律方法】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是否平坦开阔。
气候:判断该地区受何种气候影响,降水、气温的状况如何。
河流: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2.从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邻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是否为多种交通方式的交会处,得出交通便利程度。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是否雄厚(能否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
政治与政策:是否为行政中心(如省市政府所在地、首都);是否有国家政策影响等。
旅游:该城市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业是否发达。
科技:根据该城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多少,判断科技是否发达。
宗教:是否为宗教圣地(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等,一般城市都不需考虑)。
【答案】12.D 13.C
【解析】第12题,影响城市地租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距市中心的远近,还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a、b、c、d四处位于城市的放射状交通线与环线的交会处,故地价高。第13题,读图可知,2010年c处人口密度最大,故最有可能是住宅区。
【答案】14.B 15.A
【解析】 第14题,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第15题,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
【答案】16.A 17.B
【解析】16.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 km不存在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所以0~8 km为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而其他选项都有一定的“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区”。
17.该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 km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图中大部分区域都是“其他建筑”占主体,所以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土地开发程度在距离城市商贸中心15 km处有增大,所以开发比例不是逐渐降低。
【答案】18.C 19.B
【解析】18.城市商业区的地租水平虽然较高,但题中所指的是地租指数,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显然商业区的人口日流通量较大,从而使得其地租指数较低。
19.由图可知,该城市西南方向的住宅区地租指数较高,说明该地的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较大,故该地最可能分布着高级住宅区。
【答案】20.C
【解析】20.从图上可以看出,B小区邻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A小区邻近机场,受噪声影响大;A小区交通通达度比B小区差;A小区靠近陡崖,受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B小区大,故A小区的房价低于B小区。
【答案】21.C 22.C
【解析】第21题,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地租逐渐下降。通过分析可知,从P到Q,从城市到郊区,先后经过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地租由低到高再降低,所以地租的变化曲线Ⅲ最符合。第22题,化工园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有严重的水污染,会导致河水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创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区,一般会选在邻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布局满足这些要求,分布是合理的;甲处住宅区,靠近创业园区,环境优美,最可能为高级住宅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为同心圆结构。
【答案】23.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线,故③为工业区;绿化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故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
【答案】24.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故选C。
【答案】25.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的功能区布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城市只有一个中心,所以A错;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在城市西北部没有分布,所以B错;外来人口分布于城市的各个部分,其生活区不仅仅位于城市新开发区,故D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新开发区位于城市东南部,且接近科研文教区,故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26.B
【解析】本题考查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选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目需要在中等地价中选址的要求,甲、乙、丁的Ⅱ阶段和丙的Ⅰ阶段属于中等地价,结合图3可排除③④⑥⑧,故选B。
【答案】27.(1)集中式 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
(2)城市中心;道路两侧 交通拥堵;道路功能复杂
(3)合理布局交通设施;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干扰
【解析】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商业用地布局的特点和引发的问题及其原因、城市对外交通布局所考虑的原则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由中心向四周不断拓展,商业中心位于城中心,属于集中式布局;其特点从布局的紧凑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交通状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2)从图中看,商业用地主要布局在市中心、交通线路两侧。这种布局造成的城市问题,可以从交通角度作答,如交通拥堵;其原因,主要结合商业区布局在道路两侧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分析。(3)城市在规划对外交通布局时考虑的原则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线路的功能,从交通网络布局、对外连接程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干扰程度三个角度作答。
【答案】28.(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大的原因、影响城市形态的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最可能表示住宅用地的是, 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居民点分布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