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平移 第2课时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4055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4 平移第2课时教案,共2页。
课题(章节)
5.4 平移 第2课时 平移的定义及性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 标
1.复习巩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平移性质,能画出平以后的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作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的观察猜想和验证过程,欣赏数学图形之美.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教 学 重 点
利用平移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几何图形.
教 学 难 点
平移的二要素、平移性质的应用(画图)
教 学 关 键
归纳法、对比法
教法
启发探究式
学法
自主互助
课 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主导设计
主体设计
个性设计
情境导入,
初步认识
思考探究,
获取新知
问题:
1 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1) 平移方向、平移距离。
(2)不改变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平移变换的性质:
(1) 对应点 (2)对应线段、对应角 (3)对应图形
探究: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行:与平移方向平行;相等:与平移距离相等。
画平移图形:
1画对应点:
画出点A平移后的对应点B
A
画法:过点A,作平行线,在平行线上截取AB等于平行距离.
2 画平移后的对应线段:
D
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
A
B
画法: 连结AD,过点B作AD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作线段BC,使BC=AD,连结CD。
(实质就是作2个对应点)
温故知新
学生抢答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掌握平移的性质,理解深化
教学过程
主导设计
主题设计
个性设计
三、运用新知,
深化理解
四、师生互动, 课堂小结
3 画平移后的对应几何图形:
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如图所示),
D
C
B
A
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步骤:
1、连接 AD;(定方向定距离)
2、利用平移的性质找到B、C的对应点E、F;
3、分别连接DE、DF、EF。
△DEF 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1. 同座划出一个三角形,并给出平后的一个对应点,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同座划出一个三角形,并给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1 平移概念和性质 2 平移画图。
分组讨论,教师帮助分析,学生独立完成
动手操作,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
总结
达 标 检 测
1 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 如图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 长为21米.宽为15米.在草地上有一条宽为1米的小道,长方形的草地上除小道外
1m
21m
15m
A
C
D
B
长满青草.求长草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作业布置:
1.从教材P30 对应习题
2.完成作业题片习题.
板书设计:
平移的概念:
1 定义: 2 特点:二.平移变换的性质:
1 对应点:2对应线段(对应角):3对应图形:
作平移几何图形;
1 点:
2 线段:
3 三角形:
练习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3.3 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5.4 平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移的画图,平移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4 平移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