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义和团民被抓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维新思想兴起并传播,⑴序幕,⑵发展,⑶高潮,“百日维新”,①时间,②标志,戊戌政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六君子享年:
谭嗣同33岁,
杨深秀49岁,
康广仁31岁,
刘光第39岁,
林旭23岁,
杨锐41岁。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又称康南海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又称饮冰室主人
1890年,梁拜谒康,康33岁,梁18岁, “秀才老师、举人学生” 。
之前,习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23岁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制度科技。1884年中法战争两广地区后侵扰,“感国难”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受阻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1895年公车上书,被拒。办强学会,《时务报》。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再次上书。
康有为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宣传变法。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严复严复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维新思想主要是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014·全国II卷高考·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1.戊戌维新运动的必然性: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中外历史纲要(上)》p101“学习拓展”
1895年“公车上书”
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推动变法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维新派揭露了帝国主义企图瓜分在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爱国、救国、强国)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原因:守旧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操之过急,没有妥善的解决措施
(2014·全国Ⅰ卷高考·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义和团】晚清时期(1898年)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运动(1898-1900)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铁路的修建与海轮运输的发展,使大批依赖运河为主的旧式运输工人失业。大量洋货的倾销,尤其是洋布洋纱的涌入,使大批农民与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业。他们成为义和团的基本队伍。 山东教会势力猖獗。他们横行霸道,经常发生民教纠纷,而官府 总是护教抑民。黄河连年决口,山东大部分州县受灾。教堂与地主教民勾结,乘机哄抬粮价,山东人民苦不堪言。 ——南炳文主编《清史》(下编)
①《马关条约》签订,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激化社会矛盾(尤其是山东地区)
②反洋教斗争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起)
从山东兴起后席卷京津地区。山西、东北、内蒙古等地也发展起来。
主要成分:农民、手工业者与其他劳动群众。没有统一组织,各地自立团号。口号:“扶清灭洋”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法哭连连。 ——义和团揭帖
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失败客观原因: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根本原因:农民阶级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中国士兵击毙团民和清军在廊坊阻击罗荣光率军坚守大沽炮台团民和清军保卫天津团民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
据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瓦德西拳乱笔记》
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沙俄军队入侵东北。据统计在中俄边境地区,中国人被“枪毙、水淹、火焚,不下二十余万”。 ——《义和团档案史料》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治华
1901年9月7日 《辛丑条约》(“九七国耻”)。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始的标志,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手段托古改制,爱国主义,盲目排外,利用招抚,评价义和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图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义和团运动,拓展2,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