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 7.6台湾省 教案 教案 43 次下载
- 7.3 四川盆地 教案 教案 42 次下载
- 7.4 北京市 教案 教案 43 次下载
- 8.1 自然环境 教案 教案 41 次下载
- 8.2 经济发展 教案(2个课时) 教案 42 次下载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陕西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陕西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陕西省
教材分析:
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自南向北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差异大;秦岭横贯陕西省南部,形成了南北两侧完全不同的区域特色,所以在第七章陕西省也成为重点认识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本节书的教学中,除了认识陕西省的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基本概况,更重要的是结合历史使学生了解“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更要密切联系时事,分析陕西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是掌握陕西省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掌握陕西省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图表、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分析陕西省的位置和地形特征,掌握渭河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掌握省会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更多地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展示,更主动、更全面地了解陕西,感受陕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八百里秦川”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②学习新课,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1:
学生阅读P.65文字材料和图7.72,结合活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找出与陕西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B、结合地图册,找出陕西体会的河流属于哪个水系。
C、说出陕西省自南向北地形区的名称。
学生:阅读课本图文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总结讨论。
活动2:
学生阅读P.65文字材料和图7.72,结合活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陕南地区为什么是水稻和油菜的主产区?
B、结合图7.80填写下表:
| 所属地形区 | 所属四大地理单元 | 所处温度带 | 年降水量 | 一月平均气温 | 所处河流流域 |
西安 |
|
|
|
|
|
|
汉中 |
|
|
|
|
|
|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从气候、地形角度回答问题。
活动3:
学生阅读P.66文字材料和图7.75,结合活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安作为古都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军事等分析。)
B、找出宝鸡、咸阳、西安的位置,说出经过这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
C、收集相关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些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古迹。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回答问题。(适当补充西安的历史资料。)
活动4:
学生阅读P.67文字和图片材料,结合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安成为经济发展最快城市的原因。(教师指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军事等分析。)
教师小结:西安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第二课时
①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②学习新课,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1:
A、学生阅读P.65文字材料和图7.72,长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B、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
C、说说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的措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黄土高原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小结。
活动2:
学生阅读P.69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陕北为什么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向往的地区之一?
B、说说陕西成为我国能源基地所采取的措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陕北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小结。
活动3:
学生阅读P.70:“陕北榆林的变化与发展”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说说西部大开发使榆林在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想一想这些变化是通过什么措施发生的。
生态环境方面:
工农业生产方面:
人们的生活方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陕北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小结。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预习安排,前置作业,学法指导,地位,课本P60下,书面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