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
    • 练习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哈尔滨已进入隆冬时节,气温骤降,为了对抗严寒在饮食方面中学生可以合理的摄入一些提供能量的食物,下列食物富含的营养物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锅包肉 B. 水果拼盘
    C. 蛋炒饭 D. 奶油蛋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锅包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B、水果拼盘中富含维生素,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正确;
    C、蛋炒饭中富含蛋白质、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蛋白质、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D、奶油蛋糕富含油脂、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油脂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六大营养素中,只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可以在体内氧化分解放出能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 下列图示中涉及的变化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溶洞形成 B. 海水淡化
    C. 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古代炼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洞形成过程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淡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炼铁的过程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他们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 B. 检验装置气密性
    C. 取液时挤入空气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睛】检查气密性利用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4.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于闪光灯 B.  石墨用于铅笔芯
    C.  聚乙烯用于塑料大棚 D. 石灰石用于制华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充入灯泡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闪光灯,故A正确;
    B、石墨在纸张上划过时容易留下痕迹,可用来制作铅笔芯,故B正确;
    C、聚乙烯塑料光温性能强,可以提供大棚内的温度,提供作物的产量,故C正确;
    D、华表是用汉白玉石材制作的不是石灰石,故D不正确。故选D。
    5.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②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③将氢氧化钙和沙子混合,用来做建筑材料
    ④为减少水体污染,可将生活污水集中后再排放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液氮温度低,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故说法正确;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不能用纯碱溶液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说法错误;
    将氢氧化钙和沙子混合,可用来做建筑材料,故说法正确;
    将生活污水集中后再排放,仍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故说法错误;
    故做法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羊毛和锦纶燃烧:都可闻到有烧毛发的焦糊味
    C. 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银白色固体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羊毛燃烧可闻到有烧毛发的焦糊味,锦纶燃烧,产生特殊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7. 下列设计方案可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CuSO4+H2↑置换反应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合反应
    C.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Ca(OH)2 +H2SO4=CaSO4+2H2O复分解反应
    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选项B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是复分解反应,是工业制法,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疾病
    B.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
    C. 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钙等微量元素
    D.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疾病,故A正确;
    B、“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故B正确;
    C、钠、钙属于常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
    D、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故D正确。
    故选C。
    9.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硬脂酸钠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硬脂酸钠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
    C.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35
    D. 肥皂水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脂酸钠是由碳、氢、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硬脂酸钠是由硬脂酸钠分子构成的,1个硬脂酸钠分子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肥皂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10. 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臭氧层在距地面的高空,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B. 回收一个铝质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而且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的能源
    C. 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咸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D.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臭氧层在距地面的高空,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选项说法正确;
    B、回收一个铝质易拉罐比制造一个新的要便宜,而且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的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C、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选项说法错误;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 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
    溶液中都含有H+ , 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
    C
    酒精溶液不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D
    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都能解离出H+,所以在某些方面它们表现出一些相似性,但同时又因为它们解离出的阴离子不同一个是SO42- 一个是Cl-故也存在一些差异性,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酒精溶液没有自由移动带电粒子,故不导电,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是因为它们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不是中和反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处于B点的乙溶液中加水并降温至时,即得到A点的乙溶液
    B.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D. 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处于B点的乙溶液直接降温至时,即得到A点的乙溶液,若再加水,为不饱和溶液,而A点是饱和溶液,不相符,故A错误;
    B、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时甲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3. 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序号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生铁和钢
    磷矿粉和碳铵
    浓和稀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第一方案
    分别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闻气味
    闻气味
    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第二方案
    分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在白纸上写字,过一会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加入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铁和钢中都含有铁,在两种方案中的现象是相同的,所以两种方案都不合理,故A错误;
    B、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磷矿粉没有,可以鉴别;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磷矿粉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两种方案都合理,故B正确;
    C、浓和稀都没有气味,方案一不合理;将样品滴在白纸上写字,有字出现的是浓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稀硫酸,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所以不能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进行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会变红,故方案一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B。
    14.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O2
    CO2
    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先加过量稀盐酸,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
    C
    Fc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铜粉
    铁粉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NaOH溶液调节pH=7,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和铜粉均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 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的数值为( )
    A. 7.4 B. 4.6 C. 3.2 D. 3.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CO2中的O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故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即,故选C。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 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让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产生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3)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若向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4.3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5)欲将上述合金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上述最终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再经过某些反应就制得铜盐。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详解】铜与镁、锌中,镁、锌活动性位于氢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且都显价,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金属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中硫酸的质量为:,
    故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



    所以该金属为锌;
    设第二次消耗的硫酸为,产生氢气质量为x,


    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但是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说明第四次中稀硫酸有剩余,所以固体中铜的质量为,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
    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氢气的质量为z,则:



    若向第三次消耗锌为,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n,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 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A、B、C、D、E为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俗名消石灰,B可用于生产化肥和火药。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D、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D:_____;F:_____;
    (2)A与过量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
    (3)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图中有部分物质的转化关系没有画出,请在图中用“→”画出_____。
    【答案】 (1). (2). (3). (4). (5). 氧化铁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6). (7).
    【解析】
    【分析】
    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氧化铁;E的俗名消石灰,则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可能是水;水和C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C可能是氢气或氧气,C与A可以反应,C为氢气;B可用于生产化肥和火药,B能和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氢气,所以B为硫酸;A、B都能生成D,所以D可能是硫酸铁,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
    【详解】由分析可知;B是;D是;F是;
    是;B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现象为氧化铁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是,C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与金属氧化物或碱反应可以生成水,铁与氧气、水作用可以生成铁锈,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关系图为。
    【点睛】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18. 为了使哈尔滨市民提早吃上安全新鲜的蔬菜,周边的农村建起了塑料温室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植菠菜、油菜、白菜等蔬菜时可以施用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的一种有氨味固体化肥,其化学式是_____,吃蔬菜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维生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如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_____,另外蔬菜、水果和粗粮中还含有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糖类,其名称是_____。
    (2)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是全国的产粮大省,其中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享誉全国,用大豆制成的豆腐、豆浆为人体提供的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_____的主要原料,同时提供_____。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_____被人体吸收。我省地处高寒地区,为保证作物生长应适当施加_____肥,它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_____能力。
    (3)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为_____和氮肥的工业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答案】 (1). (2). 坏血病 (3). 食物纤维 (4). 修补破损组织 (5). 能量 (6). 氨基酸 (7). 磷 (8). 抗寒 (9). 纯碱
    【解析】
    【详解】碳酸氢铵是一种具有氨味的固体化肥,会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再土壤中留下任何残留;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另外蔬菜、水果和粗粮中还含有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糖类-食物纤维,它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人体摄入的食物纤维具有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的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同时提供能量。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我省地处高寒地区,为保证作物生长应适当施加磷肥,它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为纯碱和氮肥的工业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哈尔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哈尔滨市夜景流光溢彩,有些发光材料是在铝合金中加入碳纤维制得,这种发光材料是_____(填“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2)哈尔滨跨江大桥众多(如图1所示),大桥的钢制拉索和护栏上都涂有特殊涂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钢铁生锈。钢铁生锈就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哈尔滨市许多公交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如图2所示),这种公交车几乎零排放。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用“→”表示)该电池的主要反应原理是金属锂和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锂(Li为+1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
    (4)为了使松花江水更清澈,环保部门经常向松花江中投入_____(药品名称),利用该药品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答案】 (1). 复合材料 (2). 氧气和水 (3). 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4). (5). 0价和价 (6). 明矾
    【解析】
    【详解】(1)在铝合金中加入碳纤维,包含着两种材料,形成复合材料;
    (2)钢铁生锈就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锂氮电池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金属锂和空气中的氮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锂(Li为价),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得到3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氮元素与锂元素反应时,氮元素显-3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气属于单质,化合价是0,反应后氮化锂中氮元素显价;
    (4)经常向松花江中投入明矾做净水剂,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
    20. 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B图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____;
    (2)C物质是由两种单质组成混合物的原因_____;
    (3)请写出与一个水分子电子数相等阳离子(带原子团)的离子符号_____。
    【答案】 (1). (2). 由两种分子构成,且每一种分子都只含有一种的原子 (3).
    【解析】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在B图中应补充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如下图:

    一个水分子电子数与一个水分子电子数相同都为10。
    21. 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请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填“B”或“C”归一类,理由是_____。



    A
    B
    C
    (2)H、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H、H、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制造氢弹要用H、H。请据图示回答:

    H、H、三种原子中,_____数目不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与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写出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1). B (2). A、B两个实验中都放出热量 (3). 中子 (4).
    【解析】
    【详解】、B两个实验中都放出热量;C实验中涉及的反应吸收热量;
    H、H、三种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中子数目不等;
    由题意可知,在中燃烧生成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2.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仪器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若将A和G连接,可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是因为试管_____,压强____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与白磷反应。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3). F (4). BCD (5). (6). 内部温度升高且有气体生成,气体受热膨胀 (7). 增大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名称是长颈漏斗;
    为固体加热装置且有棉花,所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通过排水法收集,避免空气混入;
    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与盐酸的固液反应物,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为B,收集较为干燥的气体,需要去除水蒸气,需要通过浓硫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干燥后气体选择向上排空法收集,所以选择装置为BCD;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中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造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内加入分解生成氧气,气体在高温下,体积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就是逸出试管,进入烧杯内,与白磷接触,满足白磷燃烧的条件,发生燃烧。
    23. 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图实验:
    【提出问题】这包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

    结论:根据步骤①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根据①和②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上述结论进行评价_____。
    【实验探究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实验探究3】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表达与交流】综合上述几位同学的探究实验,你认为白色固体的组成可能为_____。为了证明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可以取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再向其中加入_____,根据出现的现象就可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
    【答案】 (1). 氯化铁 (2). 正确,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 (3). 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4). 、、、 (5). 氯化钾 (6). 足量的稀硝酸 (7). 硝酸银溶液
    【解析】
    【详解】[实验探究1]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氯化铁;
    [反思与评价]上述结论进行评价,该结论正确,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钾;
    [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在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则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表达与交流]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取适量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钾,否则不含。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相关试卷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松雷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松雷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Ba-137,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气体由、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 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 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47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