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工作家长会发言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4080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落实双减工作家长会发言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4080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落实双减工作家长会发言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24080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落实双减工作家长会发言稿
展开
这是一份落实双减工作家长会发言稿,共7页。
1.双减,不减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减轻学业负担,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要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
2.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减去了作业的总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各有所长,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
3.双减,不减成长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修行。
家长的角色担当
心理营养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
孩子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离不开食物、水、阳光和空气,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同样需要充足的养分。心理成长包括认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
当孩子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放心倾诉?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发现,给予他精神的力量?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及时安慰、鼓励?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解读他的心理密码,关怀他内心的温度?要知道,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
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父母不是监督师,不是纠错师,而是引领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榜样。
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个成长型家长,让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吧!
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方向指引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没有导师的指引,就无法认清生命的方向,更谈不上切实思考和行动。
当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将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不如退一步重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持之以恒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又适合孩子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坚持监督,及时巩固。
兴趣合伙人——应对特长培训
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而不以父母的认知决定,父母是孩子兴趣的合伙人,而不是决定者。因此,此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发掘的能力,并利用课余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兴趣发展成人生梦想,当好孩子的梦想合伙人。
学校要意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去除唯分数论,学校要做的重要配套工作就是评价制度的改革,要多一些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尺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将丰富的特色课程与学校的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将特色课程评价与特长学生评价做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双减要增加什么
(1)“双减”要增加的是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
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普通人不管在哪个阶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一路向上。
这条向上的通路是绝对不能够被堵塞的,如果这条通路堵死只会让社会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
关闭唐朝科举上升通道的李林甫,为了一己私利创造了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一个零录取记录。
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南宋,一代奸臣秦桧竟然敢把自己年龄不到一岁的孙子录为状元。
当这个最重要的上升通道被堵塞意味着整个社会是毫无生机的社会,没有任何希望。
在今天这条通路更不能被辅导班和试卷堵死。
(2)“双减”要增加的是普通人的幸福感。
2021年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物质财富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高速的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永远持续,普通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幸福感是未来很重要的工作重心。
幸福感源自眼下没有火烧眉毛,未来没有后顾之忧。
未来的境遇从这几年医保、养老等等方面的措施就可以看到希望。
那很多人眼下的火烧眉毛是什么?
当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们都被教育的内卷裹挟到精疲力尽,哪里还谈得上幸福感?
缓解教育的压力就是缓解整整一代人的焦虑,提升大部分人的幸福感。
(3)“双减”是要增加更多成才的可能。
其实现在“双减”大家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中考分流,怕的是上不了好大学。
我们以为大学才是那扇安全门,进了这扇门就可以人生一片坦途了!
真的吗?可能也未必。
我们应该听过这样的故事,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工作好找,收入也不低。
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早的开始学习专业技能。
这个世界一定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学科知识,有人手巧,有人细心,有人跑得快,有人平衡好,有人热爱烹饪……
每个人都不一样,却要去做完全一样的事情,走完全一样的道路,有多少孩子在这条路上再也找不到一生热爱的事了?
分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分流的态度。
我有一次坐滴滴,遇到了一位爱聊天的司机,他说起他孩子的经历:
儿子在中学沉迷手机游戏,他当时打过,骂过,当然没用。
最后孩子当然是考不上高中,去上了职业学校。
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专业是机电(其实具体名字我忘了,大概也是电子行业)。
这孩子特别喜欢他的专业,他突然就爱上了学习,在学校也很积极当各种班委。
明年就要毕业了,孩子已经早早开始复习,准备继续深造考这个专业的本科。
所以,每条路上都有希望。
现在看“双减”最不清楚的事情,就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应该让老师一力承担。
几乎所有学校的模式都是延长了在校时间,把所有的压力和工作压在了老师的身上,这同样是不可持续的一件事情,老师是教育的基石,或许不久的未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变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习惯,很多路径要变化,也意味着一部分人会被甩下去,作为家长我现在觉得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抱怨,而是调整心态,拥抱这次变革,好好想想“双减”过程中我怎样去帮助孩子,让他不要被甩下去。
相关其他
这是一份双减政策落实工作家长会发言稿,共2页。
这是一份双减之下2021—2022学年度(上)课后服务工作总结,共7页。主要包含了主要措施,问题及困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