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8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8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教案01
    专题08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教案02
    专题08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教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 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话题导入,目标要求,名家领航,写作点拨,经典示例,病文展示,成功升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部编八下语文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同步作文教/学案

    【话题导入】
    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并非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难写,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安排好文章的顺序和结构,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就能写好它。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往往又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条理性。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合理安排说明文的顺序,有助于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目标要求】
    1.熟悉并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


    【名家领航】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从位置、历史、地位等方面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写出了建筑群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运用了“从……往里走”“沿着”“就到”“走进”等词语,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总写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等不同角度,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龙的多姿多态,给人以如临 “龙”的世界之感。)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介绍三大殿所处的具体位置,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详细描绘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略写中和殿、保和殿、仅指出其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使得重点突出。)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在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从用途上介绍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把“后三宫”与“前三殿”作一比较,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者将立足点转移到御花园,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御花园加以概括描述。)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文末于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与开头相呼应。)
    点 评
    这篇说明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行文的,作者按照自己参观的路线,由南到北,由外到内,先中间后两侧,并运用方位词和表示方位变化的词语来说明事物。这样说明既使读者对故宫的建筑有了整体的了解,又使文章在说明上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万紫千红的花
    仇春霖
    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开头紧扣题目“万紫千红”, 由现象提出问题,总说原因。)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育素”。花育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你可以拿一朵喇叭花来做试验,把红色的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是威性的。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在红一色,因为醋是酸性的。(介绍含有“花育素”的花因何而呈红、蓝或紫色。)
    还有一些花的颜色是黄的、橙黄的、橙红的。它们的花瓣含的色素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最初是在胡萝卜里发现的,有六十多种。含有胡萝卜素的花也是五颜六色的。(承上介绍含有“胡萝卜素”的花的颜色。)
    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它看来是白色的,那是因为花瓣里充满了小气泡的缘故。你拿一朵白花来,用手捏一捏花瓣,把里面的小气泡挤掉,它就成为无色透明的了。(用设问句顺承上文,从另一方面说明花色和色素的关系。)
    各种花含有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不一样,随着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经常在变化,花的颜色就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有的还会变色。(过波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会变色的花很多。例如红喇叭花,它初开的时候是红色,开败的时候就变成紫色了。杏花含苞的时候是红色,开放以后逐渐变淡,最后几乎变成白色了。最有趣的要数“弄色木芙蓉”。它的花初开是白色,第二天变成浅红色,后来又变成深红色,到花落的时候又变成紫色了。这些变化看来很玄妙,其实都是花内色素随着温度和酸、碱的浓度变化所玩的把戏。(介绍会变色的花很多及其变色的缘由。)
    我国有种樱草,在普通温度下花是红色,在30℃的暗室里就变成白色了。八仙花在有些土壤中开蓝色的花,在另一些土壤中开粉红色的花。还有一些花,受精以后也会变色。比如海洞花,起初是黄色,受精后就变成白色了;红锦带花受精后也会变成白色。有人统计了4197种花的颜色,做了如下的分类:
    颜色





    绿



    种数
    1193
    951
    923
    594
    307
    153
    50
    18
    8
    (运用图表一目了然地说明了在五颜六色的花中,“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
    从这个统计可以看出,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这三种颜色的花有个好处,配着绿叶非常鲜艳,容易惹昆虫注意。(一个“惹”字,说明花色和昆虫的关系,引出下文 “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这时候,有一种白天躲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夜间开的花,大多是白色或黄色的,否则在黑暗中就不容易被昆虫发现。(用两个“选择”说明昆虫和花的相互选择关系。侧重点放在花对昆虫的选择上。)
    美丽的花朵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在他的名著《神曲》中写道:
    我向前走,但我一看到花,
    脚步就慢下来了……
    (引用但丁的诗歌为证,说明人们对花的喜爱,不但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还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恐怕世界上没有人不喜爱花的。人们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生活环境,用它的形象来装饰服装和用具,把它作为美丽、纯洁和幸福的象征。(文末点题,突出说明花的魅力以及人们爱花的原因。)
    点 评
    这是一篇说明“花”的事理的说明文。作者采用逻辑顺序,首先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说明花色产生的内部规律是“色素”,它是决定“花色”的关键,然后说明花的 “变色”及其原因,这就由探讨第一种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种现象,接着要说明花色和昆虫的联系以及花色和人类的关系。

    思维发散
    说明文的顺序应根据说明对象和内容的的情况而合理安排顺序和结构,具体行文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角度切入:
    1.介绍亭台楼阁、道路桥梁、商厦场馆等,其说明要点是要把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布局准确地介绍清楚,一般采用从南到北、由上而下等的空间顺序。如:
    颐和园大约有三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中间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2.介绍某一事物的演变、进化过程,运用时间顺序能将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介绍清楚。如: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3.以动植物为介绍对象,可从其形态、习性、品种、分布、功用、进化等方面进行,适宜采用形式丰富的逻辑顺序说明。如: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蔷薇科,草莓属。草莓有复叶、小叶三片,呈椭圆形,边缘呈锯齿状,它还有匍匐茎。草莓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其主要种类有凤梨、麝香等。草莓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和欧洲各地。
    刚刚长出的草莓秧,全株密布细细的茸毛,叶子和叶柄都是嫩娇娇的绿色,毛茸茸的,十分惹人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小的草莓幼苗一天天地长大,变绿。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草莓就能长到半尺多高。这时候,它就不再向高处长,而开始打骨朵了。草莓的花大多是白色的,也有的是粉白色的,直径一般在三厘米。草莓的花有五片花瓣儿,中央是金黄的短而密的花蕊。虽然草莓花不如菊花那样高雅,也不如茉莉那样芬芳,但它却有菊花和茉莉所无法相比的累累果实。草莓的花期约为一周。花期一过,花瓣儿便片片脱落,只剩下一个残留着花蕊的塔形花朵。再过一个月左右,这花朵便是诱人的草莓果啦。
    成熟的草莓果颜色鲜红或暗红,如同颗颗红宝石点缀于绿叶之间。草莓没有皮儿,也没有核儿,只是在表面上排列着许多很小的小颗粒,也许这就是它的种子。草莓的果肉多是纯白色或粉红色,肉质非常细腻、柔软,几乎不用嚼就可咽下。草莓果含有大量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味道很美,甜丝丝、酸溜溜的,还带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4.介绍工艺制作、技术流程等的说明文,宜以具体的操作流程,即制作的先后为说明顺序,如:
    要做风筝,首先要扎架,这是风筝制作的基础,也是制作的首要环节。一般有条件的地方,扎架要用竹蔑,这种材料质地坚实,柔韧性强,很便于弯曲,绑扎。如果一时没有竹篾,可以用芦苇杆代替。风筝架的制作很简单,只需按照设计好的形状把竹篾之间需要连接的地方用风筝线绑牢。对于那些复杂的不易一次成形的结构,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这样从局部入手,拼接成形。有了骨架,还要添上血肉,使之丰满动人,这就是裱糊。本着结实、轻便的原则,最理想的裱糊材料是绢,当然用绵纸也是可以的。裱糊时,把整张的纸正面朝下平铺在地上展开,铺平,将刚刚做好的风筝架放在上面,按照其形状用剪刀剪出比架略大的纸片,然后沿骨架向上折起,用胶水粘在风筝架上就可以了。待胶水干后,纸片就完全附在风筝架上了。这时可以用水彩在纸上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画好图案后,还可以加上各种装饰:一串风铃,几条缎带。但要注意,风筝是靠空气流动时产生的浮力升上天空的,因此它的装饰物不宜过多过重,否则会增加风筝的重量,增大升空的难度。到此,风筝的制作已大体完成,剩下的任务就是拴线和试飞了。这两个环节非常重要。风筝是顺利升空还是打转跌下,关键在于拴线。用3根十厘米左右的风筝线,分别拴住风筝架的3个点,这3个点一般要组成等腰三角形,而且底边上的中线要恰好与风筝架的对称轴重合。这就需要制作得准确,精细。试飞过程是对风筝的调试。打转是放飞时最常见的现象,这是风筝重心不稳的表现。维修的方法一般是对风筝架和拴线进行适当调整。当几次调整之后,迎接我们的将是风筝上天时无限的喜悦。
    5.介绍某一传统节日时,可根据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写作点拨】
    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比如介绍一个事件或一项运动,说明生产的技术,产品的制作,工作的方法,历史的发展,文字的演变,人物的成长,动植物的生长等等,这种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文章,往往都按时间顺序来写。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如果采用时间顺序来写文章,各个阶段的层次一定要清晰,每个阶段的特点要鲜明。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古一今)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事物的表里等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来说明,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如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以逻辑顺序来说明。采用逻辑顺序,一定要交代清事理的内部联系。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苏州园林》就是按照——先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主要说明苏州园林在四大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点明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的逻辑顺序说明的。《中国石拱桥》第9段,则是按照“先原因后结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许多课文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说明顺序很多时候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相互综合运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
    总之,说明文写作对文章的顺序有很强的要求,它要求作者不能只停留在一种僵化的模式上,要多角度多层面认真思考。既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又也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选取合适的说明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因材制宜,言之有序。
    另外,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来安排结构;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可以按空间的转变来安排结构;而逻辑顺序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的顺序不是同一概念。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说明顺序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安排,因此两者不是一回事。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2)阐述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下面常见的结构形式: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这种结构形式的三种情形: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经典示例】
    好句
    ★夏天,许多植物都被阳光蒸发得垂下了头或失去了生命,而我却像勇士一般抬起头眺望蔚蓝的天空。(《仙人掌的自述》)
    ★这让我难以置信,我这么好吸,他怎么可能戒得掉我呢?真佩服他有这么强的意志力!(《香烟的自述》)
    ★那些善于探听消息的“侦察兵”正是依靠这种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原来的食物。(《蚂蚁搬泰山》)
    ★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觉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个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大自然的现象——风》)
    ★这种拉链远看像一排牙齿,近看好像一串小鸟巢,杯状的部件互相联结在一起,上面装有一个拉件,能自由滑动。(《拉链的诞生》)
    ★记得我第一次吃糟鱼的时候,越吃越想吃,却把香喷喷的白米饭放在了一边,最后糟鱼全给我吃得精光。(《家乡的糟油》)
    ★中国结以它独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装点着四季的喜悦。(《中国结》)
    ★“火烧”这种面食,也许寄托着家乡的美好愿望吧。它像一枚大大的铜钱,是远行的 “盘缠”,让出门在外的人走得更远,挣回更多的钱;它圆圆的,在祝福远行的人回家团圆。(《会飞的“火烧”》)
    ★前厅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抒发了人们对他未竟大志深为惋惜的感情。(《武侯祠》)
    ★小院正中倚着高墙的花坛里,有丰先生自栽的牵牛花、茑萝等植物,虽不是名贵花卉,但它们却攀缘向上,很似丰先生平易近人、积极进取的性格。西边墙角种有芭蕉数株,鲜红的花冠、翠绿的蕉叶,红绿相衬,给人以一种清爽、绚丽的美感,这也是符合丰先生性格的艺术设计吧!(《缘缘堂》)
    ★与众不同的是,当它开放时,满山娇艳,像彩霞绕林,因此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花中西施一杜鹃花》)
    ★嗥是狼类独有的本领,狼嗥声能传到十千米以外,狼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宣战和联络。(《狼》)
    ★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邓云乡《扇子的学问》)
    ★这里整寨不见一砖一瓦,房屋用石块砌墙,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堡坎也都用石头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全是用石头做成。到了这里仿佛进入“石头王国”。(《石头王国——石头寨》)
    ★石屋沿着一座岩石嶙岣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石头王国——石头寨》)
    ★这盏音乐灯的特色不仅在于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别出心裁地在灯中增添了音响设备。逼真的立体声乐曲与精美的图画相配合,浑然一体,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让人感觉特别温馨。(《温馨的设计》)
    好段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了,不过最初并不叫 “筷”,在先秦文献中把筷子称为“箸”,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 “筯”。“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里说,江南吴中称“箸”为“快儿”,称“幡布”为“抹布”,因为行船的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宋代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字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是用竹子做成的吧。(节选自《筷子》)
    ★蜗牛是自体繁殖受精的。一只蜗牛一次能产100至200个卵,颜色是白的或黄的,米粒大小,圆圆的。产卵之前,它要掘个深坑,把大半个身子埋起来,把卵产在坑内,以免宝宝受潮。这个时候,你不要动它们,不然会影响它们的生育。产卵后约20天,小蜗牛便孵出来了。一只蜗牛能活10年以上,它的繁殖能力又那么强,过一两年就会子孙满堂。(节选自《蜗牛》)
    ★说来也许会让你觉得惊奇,夹竹桃能防火。不信吗?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吧。摘一片夹竹桃的叶子放在炉火上烤,慢慢地夹竹桃的叶子颜色变了,由先前的深绿色转变为草绿,不久便燃着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夹竹桃叶子燃着时,没有明亮的火焰,也没有火星,这就说明它只会阴燃,不会生火舌。你可别小看它这个特点,这对于上海石化总厂这样一个每天都有上万吨油品输送到四面八方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并非“无能之辈”。“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石化企业的一些车间易燃,将夹竹桃种在这些厂区,即使万一失火,燃着了一小片夹竹桃林,也不会蔓延开来。倘若有风,那就是“树挡风威”了。夹竹桃的阻燃作用是很明显的!(《夹竹祧》)
    ★缘缘堂,这座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宅院,是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的,始建于1933年春。缘缘堂建成后,丰先生把这里布置成“灵肉完全调和的一件艺术品”,他想在这里进行创作,并愉快地度过晚年。但是谁料到, 1938年1月缘缘堂被日寇炮火付之一炬。丰子恺先生悲痛欲绝,眼看着心爱的缘缘堂转眼之间化为灰烬。不仅是家仇,更是国恨,因此,丰先生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檄文,声讨日寇的暴行,抒发他对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1983年,丰先生故乡人民倡议重建缘缘堂,桐乡县人民政府决定拨款重建。在丰先生的新加坡挚友广洽法师热情资助下,重建的缘缘堂于1984年12月落成。(《缘缘堂》)
    ★珍珠鸡的品种主要有三类:一是分布在索马里、坦桑尼亚的“大珠鸡”,其主要特征是背部有几根羽毛带有白色的点点。二是分布在非洲热带森林的“羽冠珠鸡”。三是“灰顶珠鸡”,它包括带有蓝色肉髯和红色肉髯两种类型。“灰顶珠鸡”已培育出灰色珠鸡、白珠鸡、淡紫色珠鸡等许多品种。其中灰色珠鸡是饲养量最大的品种,我国通常所说的珍珠鸡主要是指灰色珠鸡类型,如法国伊莎珠鸡。(《珍珠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细胞液是碱性的,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节选自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对人类唯一的好处就是能提神,但同时对人的健康也有危害,因为人们越提神就会越上瘾,越上瘾就会越不停地吸。我身体里有尼古丁等许多致癌物质,尼古丁就是会使人上瘾的物质。据说,一支烟产生的烟雾足以毒死一只老鼠,20支烟可以毒死一头牛。如果在公共场合,有人吸我的话,我燃烧的烟雾便会让周围的人不得不吸上“二手烟”。我腾起的烟雾里还含亚硝胺、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这样,周围的人也会受到很大伤害,如果是孕妇,还有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香烟的自述》)
    好开头
    1.追溯历史
    从家乡通往城里有条河,在新中国成立前,河上有座木头做的桥。1970年时,清河桥才建成,这座桥建成40多年了。
    2.点明特点
    九龙桥是我们荆州的名胜之一。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3.总评地位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区。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4.铺垫设问
    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节选自刘诗瑶《无人机,有前途》)
    5.描写抒情
    在那盛夏的清晨,校园里的夹竹桃开了……校园的上空回荡着美妙的旋律,歌声里夹着清淡的香气;校园里的小径边,夹竹桃盛开着,浓密、油亮的绿叶衬着一簇簇、一丛丛白色的、粉红色的小花。它虽不如水仙那样淡雅,不如牡丹那样娇艳,但它能给人一种刚健清新之感。当牡丹花枯、水仙香消的时候,它依然开得那样繁茂,那样充满生机,(王秀坤《夹竹祧》)
    6.自述概括
    我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棵仙人掌,我拥有着顽强的生命,百折不挠的性格,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节选自吴全耀《仙人掌的自述》)
    7.引述探究
    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节选自余光中《茱萸之谜》)
    好结尾
    1.景物衬托
    此刻你再回眸这座博物馆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大树上,洒在金黄色的角脊飞檐上,洒在四角攒尖的塔顶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2.收束全文
    兴未尽,园已游完。这小巧别致的园中园,真让让人流连忘返。这里花香、鸟跃、人乐、鱼欢,名之为“愉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3.留有余味
    我的集邮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优点,那就是不易变形。一本好的集邮册不仅要求外型色彩美观、大方,纸张质量好,还要看是否经久不变。集邮册是我闲暇之余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利器,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3.客观评述
    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节选自刘诗瑶《无人机,有前途》)
    4.设问释疑
    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节选自余光中《茱萸之谜》)
    5.引述提示
    《夜航船》里记载,五台山有四足“寒虫”,夏天兴高采烈,叫唤“凤凰不如我”,到了冬天就掉毛,哀叫“得过且过,得过且过”,若你也得了“寒虫病”,千万别安于“寒虫命”。(节选自游识猷《寒虫病》)
    6.排比反问
    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节选梁姗姗《笑,不苦口的良药》)
    7.承前拓展
    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2012年,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发现,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节选自普林格尔《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8.概括明旨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中国的情结。(节选自佚名《中国结》)

    升格作文
    【病文展示】

    看着那在风中飘扬的丝带,不禁想起了它的创造者——蚕。(开头引入说明对象。)
    春天,生机勃勃,一条条黑色的小生命经过了一年的光阴,从一粒粒蚕籽里钻了出来,这就是蚕。起初它们还不足蚂蚁大,全身黑漆漆,分不清哪是头哪是尾。(写初生的蚕的形象。)
    蚕会吐丝结茧,它先在自己的周围吐满丝,再把自己包起来,慢慢的,一个椭圆形的茧就做好了。资料上说,一条蚕的丝约1500米长,这些丝可以用来做衣服,做被子,用处很大。(承前写蚕吐丝结茧,跨度太大,让人不能理解。)
    蚕喜欢吃桑叶。从它们生命的开始,蚕就一直漫无目的地啃食桑叶,我把桑叶放进小盒里,然后观察它们。只见蚕蠕动着肥肥的身子,爬到桑叶的边缘,找个合适的位置,然后“沙、沙、沙”地吃起来,头也不抬一下,就连同伴从它身上爬过,也没什么感觉。蚕吃得多,也拉得多,它的大便黑黑的,叫“蚕沙”,可以做肥料、饲料等。(蚕吃桑叶,应在吐丝结茧之前。)
    蚕,是一种奇妙的生物,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卵、蚕(幼虫)、蛹、飞蛾(成虫)。每一个阶段都要蜕皮,蚕的一生是艰辛坎坷的。(这一段是对蚕的总括介绍,应放在开头或结尾处。)
    蚕蜕皮时,外层的皮首先从头部裂开。这时,蚕全身慢慢地蠕动,头一伸一缩,好象在用力挣脱,于是,皮从蚕的身体上一节一节地脱下去,灰白色的身体一节一节露出来,最后,外皮从蚕体尾部脱落。蚕脱下的皮皱皱的,小小的,简直不能令人相信,它刚才还容下了蚕那么大的身体。(这一段应放在第三自然段之后,较为妥当。)
    蜕皮后的蚕需要吃更多的桑叶,蚕吃桑叶时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阵秋风吹过,送来紧急的雨声。用不了多久,桑叶全吃光了,只留下一些桑叶的茎。给蚕吃的桑叶,一定要把水檫干,不然,蚕吃了就会“拉肚子”。(比喻生动形象。)
    蚕完全发育成熟后,它就要吐丝结茧变成蛹。茧能保护蛹。蚕蛹可以榨油,又是高蛋白的食物,七个蚕蛹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一个鸡蛋。蛹表面上好像躲在茧里没有动静,实际上它在慢慢变成蛾。这大概需要13-14天。蛾破茧而出,很像蝴蝶,休息一会,就开始寻找配偶,雌蛾与雄蛾交配后,雌蛾产了许多黄黄的蚕卵,然后蚕蛾相继死去。等到明年,就又会有新的小生命诞生了。(与上文不连贯。整篇文章对蚕的介绍和说明,不合事理,显得杂乱无序。)
     

    【成功升格】

    刘海丹
    小时侯,我特别喜欢养蚕,在妈妈放鞋的纸盒上穿上几个小孔,就做成了我的“小蚕房”。(由小时候的爱好,引出说明对象。)
    每当春天来临,蚕就破茧而出,开始新的生活。蚕卵起先是白色的,以后逐渐转为棕黄色,当卵上出现一个个黑点时,就预示着一条小蚕要孵化出来了。(写蚕破茧而出,产卵孵化,新生命即将诞生。)
    蚕刚孵化出来时,只有小蚂蚁那么大小,是黑色的。吃了几天桑叶后迅速长大,身体也渐渐变白。这样经过了几天,蚕就要挺着胸,抬着头,不吃也不动,开始入眠、蜕皮。(紧承上文,写刚孵化出来的小蚕的形状和神态。)
    蚕的一生要蜕四次皮,每次蜕皮后,都要长大许多,身体变得越来越洁白光亮。蚕蜕皮时,外层的皮首先从头部裂开。这时,蚕全身慢慢地蠕动,头一伸一缩,好象在用力挣脱,于是,皮从蚕的身体上一节一节地脱下去,灰白色的身体一节一节露出来,最后,外皮从蚕体尾部脱落。蚕脱下的皮皱皱的,小小的,简直不能令人相信,它刚才还容下了蚕那么大的身体。蜕皮后的蚕更使劲地吃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阵秋风吹过,送来紧急的雨声。用不了多久,桑叶全吃光了,只留下一些桑叶的茎。(紧承上文,说明蚕的一生要蜕四次皮以及蜕皮时的情状和蜕皮后的变化。)
    等到蚕完全发育成熟,它就要寻找适当的地方,或在一根稻草上,或在纸盒边,或在桑叶之间的缝隙上开始结茧。蚕高昂这头,上上下下地翻动摇晃,俨然是一位工程师在设计建造自己的房子。细丝连绵不断地从蚕的嘴里吐出,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围绕起来。最后,结成一个椭圆型的茧。这时你把茧摇晃几下,就会听到“咔、咔”的声音,蚕已成了蛹。蚕蛹在茧内过了一段时期就变成了蚕蛾,这时蚕蛾就会自己咬破茧壳飞出来,生卵,这就是蚕的成虫了。(描摹完全发育成熟后的蚕吐丝结茧、由蛹成蛾的情状。)
    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短短的四十几天的生存期中,它吃的是桑叶,睡的是小纸盒,奉献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它的一生,一刻也不停地工作、奋斗,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吐丝,结茧……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首诗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正是对蚕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吗?(承上总述蚕的一生。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加深人们对蚕的印象。)
    【点评】
    升格后作文,有以下亮点:
    其一对原文中说明顺序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文章的结构安排趋于合理、科学,说明效果清楚、明白,逻辑性得到了加强。
    其二在循序渐进地写蚕的一生时还注意了段与段的衔接,由一个发育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都有过渡句,像第二段段末“就预示着一条小蚕要孵化出来了”,第三段开头就是“蚕刚孵化出来时”,这样就使得文气连贯,言而有序了。
    其三按蚕的一生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安排层次,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行文简洁,体现了知识的科学性和说明的客观性。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写作 学写游记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话题导入,目标要求,名家领航,思维发散,写作点拨,经典示例,升格作文,病文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教学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话题导入,目标要求,名家领航,思维发散,写作点拨,经典示例,升格作文,病文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话题导入,目标要求,名家领航,思维发散,写作点拨,经典示例,升格作文,病文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8 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