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整套生物苏教版七下课堂教学课件+教案
-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与构想,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及分析,设计思想,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材分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观察人血涂片,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2.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4.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两人一张)、纱布、镜头纸等。(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4.相关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5.制作Powerpoint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2.搜集有关血液的信息资料。3.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教学流程及分析】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在实验室上为最佳)一、导入新课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课件展示)血液由什么组成?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教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方案1: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后,学生分组对实验台上已做好的血液分层实验进行观察,请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再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方案2: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血液的分层现象,将学生卷入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思考和描述表达活动。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认识它们。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方案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方案2:制作并观察人血临时涂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要做到严格消毒,正确采血,保证学生安全;二要指导学生正确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43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血细胞种类大小颜色数量功能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先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差异,再从理性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活动3: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再由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这时教师通过投影提供“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检 查 项 目正常参考值说明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血红蛋白(Hb)男:120~160 g/L女:110~150 g/L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设计思想】“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解读活动中,通过活动结构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血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并关注血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4:我想我说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三、梳理知识方案1: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血 液 的 组 成生 理 功 能血 液 的 功 能血液血浆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方案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思想】通过归纳活动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用表格、图解等形式能简洁明了地归纳知识体系,在对生物基础结构生理知识的学习中非常适用。【板书设计】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红细胞(输送氧) 血细胞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血液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教学中合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主性,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授,小结,作业,社会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