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3)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089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3)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089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3)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4089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知道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并能排出由好到差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实验学会用控制变量法;
2.尝试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
2.通过课前视频了解生活中一些隔声材料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作探究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策略:让学生先猜想、设计实验,再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分工、合作、讨论及分析归纳完成探究活动。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策略:启发引导学生多思多议
三、学情分析
知识起点:通过第前面的学习已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并且具有能量以及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通过学习微视频了解生活中的隔声材料的性能及隔声原理。
技能起点:了解了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态度起点: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但有畏难情绪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用到的方法是中学阶段常用的科学变量法,但由于学生初学物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不太熟练,课堂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因此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课前通过视频学习,了解生活中的隔声材料,并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采用情景导入、启发引导、分组实验、当堂练习的方法教学。其中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播放生活中的噪声干扰人们工作学习,提出问题:怎样找到隔声性能好的材料呢?引起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分组讨论设计并进行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组内互帮互助。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力争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六、教学流程图
本节小结
知识、方法、技能
科学探究
新课教学
小试牛刀
交流讨论
分析论证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猜想与假设
听噪声、如何减弱?
分析隔声材料性能
引入课题
七、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发布到“云校家”空间里,并附小测验。学生在家观看学习视频并完成小测验,提交给教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新课
导入
新课
教学
课堂
小结
多媒体播放噪声
问题:你正在家休息,听到上面的噪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控制?
通过课前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隔声材料,请同学们通过下面几组图片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多媒体展示隔声材料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活动1: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把闹钟放在一个盒子内,盖上盒盖,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提出问题:
既然盒子对响度有减弱作用,说明盒子具有隔声性能,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一样吗?哪种材料的隔声性能好?
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预测以下材料的隔声性能,并排出由好到差的顺序:
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棉花
设计实验:
问题3:怎样测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呢?实验中有多个变量影响结果时,应该用什么方法?
问题4:如何用表格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呢?
巡视,启发引导,对有问题的小组提供帮助。
进行实验 收集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塑料袋
泡沫
棉花
响度
材料
衣服
报纸
塑料袋
泡沫
棉花
距离
分析论证:
站在一定距离处,闹钟的响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 ;刚好听不见闹钟铃声的距离越远,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_______;因此,以上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交流评价:
同学们,谁愿意展示你们的实验数据并简单说明?
随堂练习:
多媒体PPT展示2道题
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听噪声,回答问题
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观看图片、介绍隔音毡、木质吸音板、石膏板、隔音玻璃、泡沫塑料、发泡棉及隔声原理
小组完成活动
回答问题:声音的响度减弱了,音调没有变化
思考
猜想,预测
排出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阅读教材23页“设计”环节内容,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方案一:人站在距声源一定距离处,比较放入不同材料时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二、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盒子,然后不断地远离声源,直到刚好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大小.
问题4:设计表格
组员分工,分别将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棉花塞满盒子,听闹钟的响度或测距离,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器材。
分析测得的数据,思考并回答问题:
响度越小,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刚好听不见闹钟铃声的距离越远,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棉花、泡沫塑料、衣服、报纸、塑料袋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展示实验数据
组内同学或组之间作出评价。
独立完成
听噪声,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通过看图片回顾课前视频中学习的生活中一些隔声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体会盒子对响度有减弱作用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自然过渡到“猜想与假设”环节
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难度较高。通过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修正,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课内容,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图。
5min
2min
2min
3min
10min
10min
5min
5min
4min
2min
八、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大背景下,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学习了生活中隔声材料及其隔声原理。课堂上以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为主线,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合作互动,更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才是有效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噪声等级的规定,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分组展示,交流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