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展开《三峡》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
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二、字词分类整理
(1)字词注释
自:在,从。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朝:早晨。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很。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2)古今异义
①或;或王命急宣。
古义:如果。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虽;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一词多义
①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
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消失)
(4)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5)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②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③省略句(船)沿溯阻绝
三、课文理解
1、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4、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6、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7、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8、“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9、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10、“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实战演练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略微没有) 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B. 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疾病)
C.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属引凄异(连接)
D.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或者)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曦(xī)月 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
B. 襄(xiāng)陵 隐天蔽(bì)日 沿溯(shuó)阻绝
C. 属(shǔ)引 林寒涧(jiàn)肃 飞漱(shù)其间
D. 绝巘(yǎn) 素湍(duān)绿潭 朝(zhāo)发白帝
填空题
3.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良多趣味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绝:沿溯阻绝色________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
②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
③清:回清倒影________ 清荣峻茂________
默写
5.默写。
(1)虽乘奔御风,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
(3)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
(4)《三峡》中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6.阅读《三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翻译下面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出秀美的景象。
D.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文章末尾引用渔歌为结尾,作用是什么?
8.长江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给下列句中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属引凄异________
②渡远荆门外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中
B.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D.哀转久觉/蝉则千转不穷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相连的山,________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春冬季节,________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长江风光随地势不同而变化万千,三峡壮丽雄奇,郦道元用“________”(原文语句回答)表现了群山的高峻;江水冲出荆门山口,进入汉江平原,李白写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楚地________的特征。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 , 河中漱广② , 夹岸崇深③ , 倾崖返捍④ ,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 ,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 , 鼓若山腾⑧ , 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哀转久绝________
③河中漱广________
④窥深悸魄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项,“略无”为“完全没有”的意思。B项,“疫”为“快”的意思。D项,“或”为“有时”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2.【答案】 A
【解析】【分析】B项,“溯”应读“sù”;C项,“属”应读“zhǔ”;D项,“湍”应读“tuā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二、填空题
3.【答案】 正;亭子;到了;表示另提一事;甚,很;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字的考查。古义可将整个句子进行翻译,再体会其含义即可,今义,可结合词语造一个句子,然后进行解释。
故答案为:1、正2、亭子3、到了4、表示另提一事5、甚,很6、好
【点评】古今异义字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考生一定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认真体会并进行积累记忆。
4.【答案】 动词,断;形容词,极高的;介词,于,在;连词,如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掌握。考生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点评】一词多义的掌握,除了背诵积累之外,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先把整个句子翻译下来,然后再对词语仔细体会。
三、默写
5.【答案】 (1)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猿鸣三声泪沾裳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峡》的背诵默写的掌握。前三个小题为一般性默写,考生可根据积累和上下句提示回答即可。第四小题根据” 侧面衬托出山势 “可推断句子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五小题从” 春冬之时 “和”水“可推断句子为”(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故答案为:⑴ 不以疾也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⑶ 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⑸(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点评】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都要求考生熟练背诵课文,仔细体会每一句话的含义、写法和妙处。
四、文言文阅读
6.【答案】 (1)B
(2)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
(3)D
(4)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解析】【分析】
(1)A.从/如果;
B.表假设,都是“即使”的意思;
C.极/消失,停止;
D.白色/朴素,不加装饰。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句中重点词有:襄,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阻绝:阻断。
(3)D.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而是侧面体现了三峡水的迅疾。
(4)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全文写作结构来看,结尾处引用渔歌,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同时以猿的回声长,来与开头交代三峡山连绵的长相照应;从内容上看,此处写三峡的秋景,作者引用渔歌,可表现猿声的悲哀,从而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表现三峡秋天的凄清美。
【点评】⑴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⑵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⑶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理解的内容要仔细推敲,仔细分析。
⑷引用的作用:内容上:①证明段中心,突出、深化主旨,丰富文章的内容突出事物特征;结构上:可考虑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铺垫等。
- 【答案】
(1)顺流而下;茂盛;同“缺”缺口;消失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②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用渔歌结尾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鸣之哀,衬托出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解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能力。平时要认真学习课文,力求对经典篇目进行背诵,对典型句子、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烂熟于心。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采分点,力求翻译精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要善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去思考。结构上看有无前后照应,内容上在情感的表达或主题的揭示上有无作用等。
- 【答案】
(1)zhǔ;jīng
(2)C
(3)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或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或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平坦或一马平川
【解析】【分析】
(1)属:动词,连接。读作:zhǔ;渡远荆门外: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荆:读作:jīng
(2)A.在,从 /如果;B.断/极高;C.奔驰的马/奔驰的马;D.婉转/同“啭”故选C。
(3)重点词“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句意: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点词: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句意: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4)选文正面描写山高峻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描写山高峻连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写出了楚地一望无际平坦的特征。
点评
(1)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音。可根据意思识别读音。注意,属,是多音字,根据语境选择其读音是解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一词多义,根据语境才能提取出具体意义。
(3)本题考查翻译能力。要逐字进行翻译,整体把握句意。
(4)解答此题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 【答案】
(1)同“缺”,空隙、缺口;消失;冲击,冲荡;看,望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②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雾一样飘在空中。
(3)【甲】文:①“白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4)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②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解析】
(1)①句意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溯:逆流而上。
②句意为: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绝:消失。
③句意为:河中水流湍急;漱:冲击,冲荡。
④句意为: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窥:看,望。
(2)第一句话,注意“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第二句话,注意“冲”,冲击;“素”,白色。
(3)本题考查理解侧面描写及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分析其作用即可。
(4)甲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是“夏水襄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是“其中水流交冲”“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根据这些语句来分析即可。
【点评】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水的语句,然后再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
【附参考译文】
【乙】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道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反过身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雾一样飘在空中,来来往往连看龙门的人,常常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浩荡的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最,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鱼我所欲也-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鱼我所欲也-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鱼我所欲也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曹刿论战-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曹刿论战-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曹刿论战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曹刿论战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沁园春·雪-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沁园春·雪-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文件包含沁园春·雪原卷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沁园春·雪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