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精神自由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天人合一
1.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2. 正确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 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主张魏齐楚对抗秦国。
惠子(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17年)
五石(shí)之瓠(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 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树:种植。实五石: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掊:击破。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去取悦吴王。
洴澼絖: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棉絮。鬻:卖 说:同“悦”,取悦。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一:一样。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虑:用绳结缀。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隼,弯曲不直。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其作用效果大不一样。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完美利用。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道德经》和《庄子》语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句式上:老子句式整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庄子句式灵活,开阖自如。 语言上:老子朴素平实,深刻隽永。 庄子善用譬喻寓言,说理生动。
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所以他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大葫芦的使用价值,他的想法超越了世俗的眼界,而这些想法也恰恰源于他道家思想的主张。学完课文我们要学习庄子善于从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境界。
在个人如何立身处世方面,儒家、道家的观点有何不同?(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儒家: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即克制和超越个体生理本能、感性欲望;“复礼”,即按照社会典章制度和伦理原则行事,做到在视、听、言、动诸方面皆合于礼。儒家强调的是社会伦理原则对个体生命的制约,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 道家: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强调解除精神上一切束缚,逍遥于四海之外。逍遥游就是要达到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达到心灵与天地同一,和宇宙万物并生的生命境界,完全超脱儒家所谓的“仁义礼智”。
中国知识分子既有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面,以社会伦理原则约束自身,积极入世,担当责任;同时又有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一面,必要时采取超然物外的通达态度,顺应自然而不刻意强求。 历史上有不少士大夫如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等,他们为官时或在顺境中以儒家为归依,坚守道德良知,做忠臣良将;在野时或处逆境中则以道家为归依,洒脱自在,淡泊名利,独善其身。 儒道交替为用,士大夫们可在曲折的人生中左右逢源,不失其精神依托,这是进退出处之道。这种“士”的精神其实质就是儒道并立互补。林语堂先生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这的确是精要恰当的概括。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其坚不能自举也。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4.能不龟手一也。5.冬,与越人水战。
通“皲”,使皮肤皲裂。通“纩”,指丝絮。
树,名作动,种植;培育;坚,形作名,硬度;大,形作名,大的东西;龟,使动,使皲裂;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三)虚词的意义 以盛水浆1.以 剖之以为瓢 客得之,以说吴王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2.为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请与之3.与 与越人水战
介词,用介词,把连词,来
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庄子的基本思想是“齐生死”。“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妻子死的时候,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
不得地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散文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比喻庸人俗辈,以卑陋,轻贱之物为珍,并且以已度人,害怕他人凌犯争夺。
(1)清代刘熙载评价庄子:“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如庄子所谓‘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今子有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是也。”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一评价?(2)请以卡片或表格形式,整理、归纳《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中“之”“而”“以”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走近作者,《老子》四章,探究背景,你搜集的内容,第十一章,二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六十四章,动词夸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助读,知识积累,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问题研讨,课堂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明大意,精读课文•细揣摩,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