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虞美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0210927118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虞美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0210927118第1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虞美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0210927118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虞美人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虞美人同步训练题,共4页。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A [B项,“雕栏玉砌”意为“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华丽的宫殿;C项,“朱颜”意为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D项,“君”不是“你”,而是“我”。]
    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古来万事东流水
    C.只是朱颜改
    D.宫女如花满春殿
    C [A、B、D三项为比喻,C是借代,代指少女,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B.在前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人事之沧桑无常。
    C.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不仅显示出愁思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思的汹涌,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和感慨。
    D.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到问人,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动人的美感效应。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D项,“激越的音调”表述不准确,全词的基调是凄楚哀婉的。]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5~6题。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这一句叙述,通过“无言”“独上”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练准确。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上西楼的形象跃然纸上。
    B.“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词人登楼所见,新月如钩,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这些景物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C.“林花谢了春红”,从林花着笔,但林花竟自“谢了”,林花这一形象深深寄托着词人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包含着极深广的内容。
    D.两词都有声韵变化,下片都押两个仄声韵,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都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做到声情合一。
    B [B项,运用的是“俯仰结合”的手法描写所见之景。]
    6.“胭脂泪,留人醉”两句中,“胭脂”本无泪,作者为何这样写?如何理解“留人醉”中的“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胭脂”本无泪,是作者融情于物,将其人格化。实际的意思是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醉”非陶醉,而是指凄惜悲伤之甚而心如迷醉。写出了作者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虞美人
    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本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对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C [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这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
    8.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词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词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 ①词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词人渴望得到友人慰藉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自己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相关试卷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李凭箜篌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李凭箜篌引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将进酒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将进酒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巩固,阅读能力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测试题,共3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